浏览量:3405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1-04-21 11:44:36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影响一生的事。”一群群大学生来到兴宁乡村学校,用热情和爱心浇灌这片热土,为边远山村的学生带来更多希望和可能。
2018年至今,共有72名“乡教计划”志愿者来到兴宁各乡村学校,为乡村学生带来“新奇又有趣”的课堂。我们一起看看“乡教计划”在兴宁的故事吧!
01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别
毕业于2018年的何坤桥,是目前兴宁“乡教计划”志愿者中服务年限最久的一位。这是他支教的第三个学年,也是他来到罗岗镇大望小学的第二个学年,他担任六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兼任三年级英语老师,一周授课15节。
何老师说,为了想让临别时变得自然,选择了第三年的支教,与毕业班的学生一起离开学校。
学校的办公室同时也是何老师的宿舍
但大望小学的环境并不算好,距离兴宁市城区一个多小时路程。学校没有单独的宿舍楼,何坤桥的办公室同时也是其宿舍,里面堆满了书和日用品。
右边是办公桌,左边是日常生活用的冰箱
学校小学部有153名学生,每个年级仅有1个班,学生基本不超过30人。农村里生源少,留下来的大半是留守儿童。
生源少,师资紧缺,所以乡村学校大多有一位老师兼顾多门学科的无奈现状。2018年起,团兴宁市委积极承接“乡教计划”项目,第一年便有12名志愿者到兴宁4个乡镇6间学校进行支教,目前则有31名志愿者服务于6个乡镇13间学校。
这些志愿者的到来缓解了农村老师结构性短缺的局面。在学校支教的他们,也遇到不少挑战。
何坤桥第一年在五华转水镇支教时教的是数学,来到大望小学,接到不擅长的语文教学任务,他起初有些手足无措。“只能向学校的其他老师请教,不断总结教学方法。”他坦言。第三年,有老师请假,何坤桥还需兼顾三年级英语教学,但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如今他已经能游刃有余地和学生相处。
何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支教学校大多位于边远山村,条件艰苦,何坤桥表示自己支教前已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家住东莞的他只有假期才能回家一趟,还需辗转多次乘车;学校生活设施较为简陋,早晚餐需自己打理;学校地处边远山区,只有开会时才有机会到城区一趟……山区资源有限,申请留教一年又一年的何坤桥却表示乐在其中:“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能够相遇对我们来说是彼此的幸运。”
02 我们都是多面手
水口镇宋声学校小学部仅有80名学生,包括幼儿园共有8个班级。“家庭条件稍好些的学生都随父母到镇上或外地上学了,留下来的多是单亲、留守儿童,或是家里经济条件较差的。”宋声学校副校长薛运良说道。
宋声学校副校长薛运良(右二)和2020-2021年度三位支教老师合影(左一曾惠红,左二邹琪,右一张碧芳)。(钟幸钰 摄)
而三名年轻支教志愿者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别样生机。志愿者邹琪、曾惠红、张碧芳分别担任三到五年级的班主任。此外,曾惠红要兼顾数学课和音乐课,而张碧芳甚至承担着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的教学。
在这样的环境里,支教老师都是多面手。“既是老师,也是家长,不仅要讲课,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邹琪总结道。
学生少,却不意味着教学难度低。曾惠红教的四年级,仅有9个学生,学生基础较差。“城里的小学生可能都往九十、一百分靠拢,而我们班的学生是努力往及格线以上靠拢。”曾惠红说。
张碧芳教的幼儿园大班仅有6个学生,因个别学生存在智力缺陷,6个学生要有6种教学方法。“这就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张碧芳无奈道,“但好在耐心教他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曾老师用敲打水杯发声的方式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边远山村条件有限,志愿者们常常“就地取材”,或尽可能创造条件,丰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张碧芳网购了古法造纸的材料,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们动手实践;兼任音乐老师的曾惠红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听歌猜曲等方式带动学生感知音乐,此外还以敲打水杯的方式带学生感受音调和节拍……
今年3月,一方小小的读书角在五年级教室里“落成”。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张碧芳自上学期起陆续购入一些绘本书籍,供学生互相传阅。慢慢地,书越来越多,便从她的宿舍搬到了班级里,读书角渐成规模,其他年级的学生也时常来借阅。
03 乡村小学也有社团
兴宁是“中国南方版画之乡”,部分学校早有开设版画班的传统。然而,在山村小学里开展兴趣课堂,并不是件容易事。“在农村,师资有限,资源较少,学生们没有什么兴趣班可上,而且农村家长也比较缺乏对孩子兴趣培养的关注。”校长黄运龙告诉记者,学校目前开设了版画、书法、足球三门兴趣班,其中版画社团是由支教志愿者黄冰筹备设立的。
黄冰和版画社团的学生
202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黄冰,在校学习的正是版画专业,目前在下堡中心小学负责一至四年级的美术教学。学校服务周边6个村,有部分学生家住得远,中午就留在学校吃饭、午休,黄冰观察到学生午休时间长,便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生们做点什么。
黄老师在学校成立了版画艺术小组并开设了课程作品展。
“我刚来的时候,校长就跟我说如果有什么项目想做,可以提出来。所以我便想着利用午休时间开个版画社团,把自己所学教给他们。”黄冰说。
在学校的支持下,2020年10月底,黄冰从在校午休、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中挑选了13名学生组成版画社团,利用周二、四、五中午一个小时的时间,教授版画知识和创作实践。这群三到六年级的孩子,从基础知识学起,到尝试临摹、刻绘,再到自己创作,黄冰感叹:“过程实属不易。”
版画社团开展两个多月,黄冰感受到了学生的兴奋和期待,她的耐心付出也得到了反馈。“社团里有个小女生,有一次突然塞了一个瓶子给我,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跑了。我一看,原来里面装满了用彩纸折的星星,还有糖果。”黄冰对此事印象深刻,内向的学生主动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喜爱,这让她非常感动。
部分图文来源:青春兴宁公众号
号外号外,目前已经开通
【乡教计划·月捐计划】月捐项目
一起成为月捐人
用每月的小额捐赠
让更多乡村青少年
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