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351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1-11-14 14:51:15
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无数网友为他点赞。
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看同学吃西瓜只能咽咽口水;担心班级出游花费过多,只能借口有事,却成为大学最大遗憾......
刷屏文章《在树洞里》节选,文末可阅读全文
后来,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获得了保研资格。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他一路上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我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
他用自己的故事,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了坚实注脚。在逆境中通过努力改变生活,转而又去帮助他人,这也是一个“追逐光、变成光、散发光”的美丽故事。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起伞。”从受助人到资助人,是爱与希望的轮回更迭。
读过《在树洞里》的朋友,或许都对文中提到的两封信印象深刻,那两封作者每年都要动笔手书的信,本意是感谢资助他的企业和基金会。然而,书信洋洋洒洒三五千字,内容远超“感恩”二字。总结过去一年,又列出未来的计划——这书信既是对资助者的一份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
自1991年,广东希望工程开展助学项目以来,累计资助困难学子二十多万,每年我们都会收到大量学子们亲笔所写的感谢信。三十年来,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学子们身处何种困境,在不计其数的感谢信中,不变的关键词是:感恩、坚强、奋斗。这也是广东青基会和无数爱心人士希望在学子们身上看到的品质。
前段时间,广东肇庆一名刚刚步入高三的希望工程受助学子寄来感谢信。母亲离世,七十多岁的年迈父亲因重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在学习生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理想的大学生活已经近在咫尺,她却面临着失学的困境。幸而,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她靠着二千块钱的助学金得以继续学业。
上下滑动阅读感谢信
她在信中提到,“经历过那些困难和磨难让我深知发奋读书、刻苦努力的重要性。农村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人生的希望和曙光,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面对着一次次的帮助,我唯有铭记父母师长的嘱托,抛弃后顾之忧,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勤俭节约珍惜资助到手的每一分钱,不辜负党和国家以及您的期望。”
自立自强、孜孜不倦,是对资助者的最好感谢和回馈。困窘的生活或许会带来一时的拮据和艰涩,但只要是光能照到的地方,即使是石头缝中也能长出参天大树。
希望所有还在困境中挣扎的学子,都不要轻言放弃,不要自轻自鄙,在逆境中更要懂得向阳而生,永远保有生命的韧性、直面困顿的勇气和一颗有温度的心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照亮哪怕一个人也好”。
感恩所有关注困难学子的爱心人士,是你们点亮黑夜中的光,为困境中的学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够和我们一起,种下爱的种子,用点滴善意浇灌出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
如果你也希望照亮困难学子的求学路,欢迎扫描图片二维码,成为1+1爱心助学·月捐人,和广东青基会一起传递爱与希望。
1+1爱心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