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852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07-07 16:38:36
六月,是盛夏的季节
也是毕业的季节
这个六月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
服务期满的志愿者们
将告别支教老师的身份
开启新旅程
在他们离开前
广东青基会理事长李萍一行
来到云浮的支教点
为即将离开的他们送出寄语:
“人生轨迹千回百转
当你们走出项目
踏入了新岗位
回首过去这1至3年
支教的岁月更弥足珍贵
它会成为你人生中珍贵的印记”
李萍理事长与学生们
当志愿者们被问及
这段支教的旅程时
他们说……
“我不敢和学生说再见”
志愿者潘晓焕说,“我在项目服务了三年,第一年初到乡村小学服务,坐在大巴上,看见道路越走越偏、越来越山,我忍不住在车上哭了起来,特别想放弃服务,马上回家。但当我真正接触到学生,一周后我就适应了乡村支教的生活,他们非常可爱,笑容特别治愈,和他们聊天,我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忘掉。第一年支教结束时,面对离别,我甚至不敢和学生说再见,他们和我说‘老师再见’,我就‘嗯’。”
潘老师一直都很介怀第一年支教时没敢和学生说再见,感觉没有好好道别。到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支教,在同一个学校服务的她,又到了要和孩子们说再见的日子。可是她说,“今年的我,依然不敢和学生们说再见。”
古律小学的志愿者廖淑君带探访团一起“开火车”
“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志愿者莫弼期在云浮访校的座谈会上说,“从刚毕业的迷茫无措,到投身乡教计划后的‘一发不可收拾’。支教三年,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原来,我可以在传道授业中获得成就感;原来,我可以对孩子如此有耐心......更重要的是,我逐渐学会了聆听朋友、亲人的心声。”
“我对教育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同安堡小学的志愿者甘小玲告别了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来到乡村支教,跟纯真的孩子们朝夕相处。连续担任两年班主任的她发现,环境复杂的家庭,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巨大影响,格外关注孩子心理问题的她,希望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能保护孩子们的纯真。
在同安堡小学座谈会上,我们还邀请到了往届在同安堡小学服务、目前在新兴县当地公立学校工作的两位支教志愿者。他们结束服务后,依旧奋斗在教育岗位上,让这次的相逢显得格外欣喜。欧桂萍老师(2016届志愿者)分享道:“支教3年,在编3年,因为支教,我对教育的理解变得更深,直到现在,也依然热爱教育事业。”
探访团跟两位已结束服务的志愿者合照
(前左为欧桂萍,右为姚乾辉)
“下一年,我想给学生上一节真正的美术课”
冲坑小学志愿者郭彦麟是美术特长生,初来冲坑时,她想凭借专业优势给学生开展美术兴趣课堂,但乡村小学的情况都较为复杂,通常都是学校缺什么老师,志愿者就得去教什么科目。于是,她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为了更好地教学生,美术专业的她认真学习,研究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
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写给她的心愿纸条中,“很想画画”被频频提及,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初心”。于是在服务期即将结束时,她选择了延期,因为想给孩子上一节美术课,补全今年的遗憾。她说:“下一年,我想给学生上一节真正的美术课。”
正准备放学的学生们
“我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高村镇中心小学的志愿者朱柳婷则说,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学相长”,是自己最大的收获。看上去是支教老师在教导学生,实际上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启迪着老师的人生。
各校的支教志愿者们分享支教心得
“世界那么大,我希望你们去看看”
座谈会上,镇安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志愿者陈彬林分享道:“我的学生们纪律非常好,能听懂我的指令,但相较于城市孩子而言,感觉有很多条条框框把他们框住了,所以我特地利用周五最后一节的班会课,在上完安全课后的半节课给孩子们播放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用影视作品打开框架、活跃思维,鼓励他们回报家乡。”
石城镇高潭小学的志愿者刘国荣分享了自己的支教故事,大学期间在新疆读书的他,毕业后就加入了项目,来到家乡的乡村支教,除了教授学生,刘老师还会经常与学生分享自己在新疆拍摄的风景与所见所闻,鼓励孩子们多出去看看,去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
上下滑动查看可爱的志愿者们
与今年离开的志愿者们告别
也意味着和新志愿者们的相遇
而他们能够来到这里
为乡村教育作出贡献
离不开无数爱心人士的支持
广东青基会诚挚邀请您成为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月捐人
每月一份善意捐赠
能为学校带来更多支教老师
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课堂
素材来源:乐道派H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