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164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07-24 16:33:49
又是一年毕业季,学生们走出校园,翻开人生的新篇章。每年夏月,“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也会迎接一批刚毕业的优秀青年学生,他们怀抱满腔热忱,前往广东偏远乡村学校,投身乡村教育,将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三年的支教之旅让她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原来不是每一个支教志愿者都要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陪伴孩子们的时光里,她慢慢地学会了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一颗乡村教育事业的螺丝钉。
今天,刘晓玲想与我们一同分享,组成她支教岁月的那些看似普通却又令人难忘的记忆碎片。
趁着年轻 多去看看
在参加支教服务前,刘晓玲也曾在大学做过一些志愿服务,去社区辅导孩子们作业,去老人院慰问老人,去地铁站维持秩序......短期志愿服务对于她慢热的性格来说,往往结束得太过匆忙,心里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大四那年,刘晓玲在佛山工作实习,转正后的薪资已经达到她大学时的期望。但在一场校内招聘会上,她看到了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宣传点。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她突然想起了家里人曾描绘的教书育人场景,想起曾经带来震撼的“大眼睛女孩”。
“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到艰苦的地方、到基层的地方,把我学到的知识,把我对家国社会的见解带给乡村的孩子们。”
怀揣着用一年时间帮助他人、影响自己的简单想法,刘晓玲踏上了支教服务的征程。
2019年8月底,刘晓玲通过志愿者招募面试并参与岗前培训后,与三名志愿者被分派到云浮市郁南县宝珠镇中心小学。在那里,她任教三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不是师范院校毕业,也没有教学和管理经验,初来乍到的她确实对于教学工作头疼不已。
幸运的是,那里的学生对她表示了莫大的善意。他们会在下午早早守在门口,看见刘晓玲出现便远远地跑过来,巴掌大的脸,明媚的笑容,一年的时间,没有一天缺席。而刘晓玲送教上门的脆骨症学生,也让她感受到孩子们对于上学的莫大渴望。
刘晓玲与宝珠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宝珠镇中心小学环境优美,住宿临街,志愿者、老师们给予了刘晓玲很大很大的帮助。这一年来的支教生活让她赶到十分的舒适与开心。
“但我希望我能到更基层的地方,到更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趁着年轻去见见与我生长环境不一样的地方,去看看不一样的教育。”
云浮市郁南县宝珠镇中心小学
到更偏远的地方去
支教生活的第二年,在“机缘巧合”之下,刘晓玲来到了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东路小学,先后任教三、四年级的语文。
不同于宝珠镇中心小学,这是一个背靠大山的村小。第一天来的晚上,通往学校的那条黑黝黝的山岭、宿舍背后葱葱郁郁的树林、密密麻麻的小虫子,让她感到害怕的同时,心里却也有按捺不下的激动。
天气炎热,便为风扇挂上小冰块。靠近山林,便跟随着这里的师生爬上山顶,拍下一次次的晚霞。学校离街远,当地的老师们不仅帮忙买菜,还会慷慨地把菜园里的菜分享给志愿者们。对于两年来在富林镇生活的点点滴滴,刘晓玲如数家珍,兴奋地分享着与这片土地相遇后的每一个难忘瞬间。
富林镇东路小学内部环境
慢下来的生活,让她慢慢地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增加了自我思考的时间,明白了自己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在这里学会了奉献、学会了自娱、更加爱国,思想觉悟也提高了许多!”
大学相识的朋友在一次次的“没有时间”、“不方便”中慢慢少了联系,有时候会感到寂寞,但坚持联系的七八好友也更熨帖。在这里,刘晓玲交上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度过了难忘且意义非凡的时光。
刘晓玲与支教队伍的小伙伴们
老师,我想你了
“孩子们会在课后撒娇,会诉说关于成长的心事,会在六一儿童节帮你扎起两条辫子,都扎炸毛了,还说老师最漂亮。”回忆起与学生们相伴相守的岁月,刘晓玲总是心生暖意。不论是宝珠镇中心小学,还是富林镇东路小学,支教旅途中遇见的孩子都是她的“宝藏”,每一刻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瞬间都被她记在心间。
第一年支教的学生们仍然会时不时发信息给她。长大后,刘晓玲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我想你”了。拿到年级前十的学生向她发来了“老师,我出息了”的喜报;总被拉去办公室教育的学生为他寄来了一篇文章,告诉她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长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说如果当时他们不那么顽皮,老师的心情是否就会好一点。
学生们写给刘晓玲的信
“有时候,总觉得学生不知离别,其实他们早已知晓,也比我们更纯粹。”学生们时常会悄悄问刘晓玲,以后还在这里吗?是不是下一年就不在这个学校教了?班里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学生,从开学起就一直说要介绍堂哥给刘晓玲。后来,刘晓玲在六一儿童节问起原因,“孩子说,这样我有了牵挂,便会一直是她的老师了。”这一次,刘晓玲却没法像以往一样笑着谈及学生们的故事了。
做乡村教育的螺丝钉
在三年的支教服务岁月中,刘晓玲始终没有忘记将自己的所学所得与人生见解带给乡村孩子们的初心。一直担任语文老师的她,深知阅读对于乡村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她为教授的每个孩子都申请了一公斤“阅读盒子”。
第一次开展“阅读盒子”课程时,学生们早早地前来帮忙准备所需的上课道具,一个个捧着书本席地而坐,显得异常兴奋。这让刘晓玲意识到,乡村学生不是不想阅读,而是没有机会、没有有趣的方式阅读。
开展一公斤“阅读盒子”课程
为此,她努力钻研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期带给学生最为风趣生动、内容充实的教学课堂。在进行日常教学之余,刘晓玲还举办了诗歌朗诵大赛、科学小课堂等第二课堂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更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综合素质。
诗歌朗诵大赛
科学小课堂
在刘晓玲的不懈努力下,三年的支教生涯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不仅指导学生获得了许多区、镇级的写作奖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方面的肯定,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与“优秀教师”的荣誉。
刘晓玲指导学生获得区级写作奖项
刘晓玲获得“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优秀教师”等荣誉
借着参与希望工程组织的“我与国旗有张合影”活动,她还在班级中举办了“爱国感恩会”。每当上课讲到一些社会时事,孩子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谈到这些是不是热爱祖国妈妈的做法。相较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刘晓玲更希望能通过情感教育与爱国教育去塑造学生们的三观,培养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正能量、尊重他人的人。
我与国旗合张影活动
兑换学生日常表现积分的“大卖会”
“并不是每一个支教老师都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我们都能成为乡村教育的螺丝钉。”对于刘晓玲来说,三年的支教生涯走向尾声,令她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每一个普通的瞬间。志愿者们带领学生成长,学生们也陪伴着志愿者成长。“希望即将加入或已经加入乡教队伍的志愿者们,都能找到治愈自己青春的每一个瞬间,祝你们得偿所愿。”
广东青基会诚邀您成为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月捐人
涓流汇沧海 一篑成山丘
以小我力量
助力乡村教育事业美好明天
本文根据支教志愿者刘晓玲投稿撰写
作者:杨淇羽
责任编辑: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