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161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09-21 12:45:12
安徽阜阳
小翰出生9个月时
被诊断为重度耳聋
母亲王常梅18年来坚持不懈
通过母子相互摸着喉咙的方式
教儿子认口型说话
今年小翰以超过一本线61分的
优异成绩被石家庄铁道大学录取
儿子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坚强了大半辈子的王常梅失声痛哭
小瀚拍着妈妈的肩膀
轻轻为她拭去眼泪
在他看来
无论妈妈有怎样的情绪波动都不为过
这18年来,她为自己付出了太多
为了儿子的康复
夫妻俩曾远赴北京寻求帮助
专家的一席话让她重燃希望
只要精心陪护
聋哑儿童依然可以学会说话
甚至借助人工耳蜗
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按照专家教授的方法
王常梅开始训练儿子说话
她将房间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图片
每天就在家里
与小瀚相互摸着喉咙
对着图片教孩子发音
“月亮”“太阳”“汽车”……
王常梅边让孩子感受自己喉咙的颤动
边学着自己的口型发音
起初,小瀚不知道张嘴
更不知道发声
一遍、两遍、三遍、十遍
百遍、千遍......
甚至拿糖果引诱、用水果鼓励
王常梅想尽了各种办法
直到有一天
小瀚口中发出了含糊不清的“妈妈”
她怔了一下
继而紧紧搂住儿子,泪如雨下
小瀚平时在家对口型学说话
周末时候由小姨等亲友带着外出
认树叶、认汽车、认高楼......
一点点地学会说话
2011年春天
小瀚完成了人工耳蜗安装
望着第一次听到外界声音的孩子
王常梅再次泪落如雨
渐渐长大的小瀚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
他在校努力学习
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进入初中后
小瀚的学习遇到了瓶颈
——英语听力让他极度不适应
第一次英语考试时
他不出意料地成为倒数第一
为了尽快突破
小瀚先用播放器慢速播放
再逐渐提高速度,努力适应
成绩也逐步提升
中考时,英语成绩为135分
今年高考
英语也取得了119分的好成绩
“我最感谢的就是妈妈
不是她的坚持
可能我一辈子都听不到声音、
不会张口说话。”
小瀚告诉记者
自己会继续努力学习
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以及这些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
“聪聪”人工耳蜗公益救助
还有很多听障儿童
因为经济条件限制
高昂的设备和漫长的康复期
让他们错过最佳治疗期
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听障儿童
不失去聆听世界的权利
重新获得和世界交流的机会
广东青基会联合广州羊城暖蓉基金会
发起了“聪聪”人工耳蜗公益救助项目
“聪聪”人工耳蜗公益救助
本项目主要帮助因罹患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佩戴助听器效果欠佳或无效,医学检查无手术禁忌症,无蜗后病变,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的18岁以下听障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度过难关,减轻家庭负担,维持家庭乃至社会和谐。
截至目前
本项目共资助了9名家庭经济困难的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
帮助患者成功植入人工耳蜗
共计资助款项27万元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命运
但我们能传递温暖
也许我们不能掌控天气
但我们能撑起雨伞
如果你也想为听障儿童
撑起这把打破寂静的伞
打破他们与世界“无形的墙”
让更多听障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
支持“聪聪”人工耳蜗公益救助项目吧!
您也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了解项目详情
我们一起为听障儿童献爱心吧!
内容来源:人民网、阜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