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大方县元宝小学女足队训练中
河北地质大学 李勇杰/摄
01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城新灌小学
队长
暨南大学 项晗
队员
暨南大学 李一溪
暨南大学 郭穗
02
云南曲靖宣威靖外明德小学
队长
云南农业大学 段海霞
队员
云南农业大学 陈江东
云南民族大学 李龙鑫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张福露
03
江西寻乌县澄江中心校
队长
南昌大学 熊可
队员
南昌大学 吴思妤
南昌大学 黄馨心
南昌大学 温文琪
04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三小学
队长
新疆大学 李锦鑫
队员
新疆大学 缪文琴
新疆大学 曹雨飞
新疆大学 杨帆
05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张程乡中心小学
队长
厦门大学 索紫矜
队员
厦门大学 林瀚文
厦门大学 韩朝婧
厦门大学 向陶钧
厦门大学 陈雅玲
06
贵州毕节大方县元宝小学
队长
河北地质大学 李勇杰
队员
河北地质大学 侯宇超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三小学女足队在操场上跑步训练
新疆大学 缪文琴/摄新疆
足球教练阿不都外力的手机收到一条“高温预警”消息。进入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吞吐着灼人的热浪,一年中最强的紫外线如利剑直射入大地,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三小学女足队的烈日训练要开始了。没有哪个女孩愿意被火辣的太阳染黑皮肤,但要说为防晒而放弃踢球,那绝对不行。
5000公里外的广东梅州,上一秒还是朗朗晴空,下一秒就是瓢泼大雨。天气诡谲多变,在雨中奔跑,对兴宁市兴城灌新小学女足队的张舒文和她的队友是家常便饭。雨滴钻进绿色的人工草坪,再被她们踏下的脚印溅到半空。
从西北到东南,两所相隔千山万水的小学因足球而产生关联。2019年,“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启动,在蚂蚁公益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推动下,已直接资助全国60支乡村校园女足队。过去3年中,巴楚县第三小学女足队和灌新小学女足队陆续加入“追风计划”,许多原本从未把足球列入人生计划的女孩,开始追风。
2015年组建江西省寻乌县澄江中心校晨曦女足队时,赖文亮希望留守儿童能在一个像家一样的团队中成长。美术专业出身的他,在澄江中心校成了孩子们的语文老师。他带的班级学习成绩不太好,还有十几个留守儿童,孩子眼里时而透出的孤独感让他心疼。他想到,足球或许可以叩开孩子们的心:“球场上建立的感情无坚不摧。输一场球、赢一场球,他们就知道什么是团队了。”
在一座堪称“足球荒漠”的乡村,组建一支女足队的第一步,是“碰壁”。“天天踢球,影响学习怎么办?”“女孩子踢足球有什么出路?”“训练这么辛苦,把孩子的身体搞坏了怎么办?”为了消除学生家长的疑虑,校长周丙通带着赖文亮家访,给家长讲足球的好处、讲教育改革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事实——在一次全县抽考中,赖文亮所带的班级被抽中,在所有人都替他们捏了把汗的情况下,孩子们考出了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自那以后,晨曦女足队逐渐获得了家长的支持。
女孩们对足球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一条条马尾辫在全国各地的绿茵场上跳跃起来。加入足球队之前,新疆巴楚县第三小学的木依赛尔·库尔班用攒了好久的零花钱悄悄买了一个足球,藏在家里不起眼儿的杂物间,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拿出来踢几下。报名学校足球队,她也没告诉父母,半年后家人才从老师口中得知。木依赛尔因此和父母有了分歧,爸爸妈妈更希望女孩子可以学跳舞,也担心她在训练中受伤。木依赛尔嘴上答应了父母不再踢球,回到学校里自己的主场,还是照踢不误。但现场观看木依赛尔比赛之后,父母理解了她说的“踢足球可以忘记烦恼”,爸爸还专门给女儿买了钙片。
木依赛尔和队友熟悉每一位教练家里的菜肴味道。巴楚县第三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到县城的家庭,离家远的孩子住校,周末才能回家。但每逢比赛在即,一些女孩就主动要求周末留校训练,训练结束,教练们就轮流带孩子们回自己家吃饭。
时常在广东的灌新小学指导女足队训练的刘礼顺则经常吃到小队员们送的零食,“有的孩子家里水果都还没熟,就摘下来带给教练吃”,让他哭笑不得。孩子表达感情的层次异常丰富,“过来拉拉你的手啊,或者跳到你背上撒娇啊”。很多微小的细节触动他的神经——1个半小时的训练根本不够,孩子们上了球场就不想走;早上6点的训练,她们永远准时,很多家长再忙也会送孩子训练、比赛。
尽管说不清孙女是“前锋”还是“后锋”,但灌新小学女足队的张舒文的爷爷奶奶知道当地的“市长杯”“南风杯”足球赛。他们相信从小就爱翻筋斗的孙女有“体育基因”,看到孙女练球,奶奶会送上最贴心而实际的鼓励:“你踢球了吗?那我去买牛肉丸哦!”
父母在广州工作,张舒文和姐姐、弟弟跟在爷爷奶奶身边。比起到父母身边,她更愿意继续现在的生活,“怕去广州会打扰爸爸妈妈工作。”爷爷奶奶希望她能“做个优秀学生、优秀队员,考上好大学”,走出“除了蚊子什么都不多”的农村。说起想考的大学,经常考全班第一的张舒文的答案是“或者清华、或者北大”,爷爷奶奶从旁鼓励:“很有希望实现。”
走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张程乡中心小学的校门,经过一段水泥路,再走过一段黄土路,最后下一段1米高的小土坡,才到足球队的训练场。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土沟。黄土高原上平地稀缺,一眼望去“要么是山,要么是沟”。2017年,靠政府拨款,学校填平了一处土沟,修起了水泥足球场。次年春天,这所小学唯一的体育教师马金虎带着学生在球场边种了一片小树苗,给光秃秃的黄土地增添一点生机。去年,在当地教育局支持下,水泥球场华丽蜕变,铺上了墨绿、浅绿相间的人工草。
对许多足球少年来说,机遇从脚下的绿茵开始。过去的六七年中,一批真正的足球场在乡村的荒地、土场地上铺就。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加强足球场地建设管理是十项重要工作之一,兴建足球场被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超过7万块。足球的沃土随着场地的建设铺展开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1.73万块,场地总面积达到3.20亿平方米。
在灌新小学教了30年足球的罗洪权仍然记得初到学校时的情景:球场冬天尘飞,学生训练完是“土人儿”,春夏多雨,训练完是“泥人儿”。2016年,当地政府出资改造了校内的五人制足球场,一位曾是学校足球队队员的校友和学校合作改造了校外的七人制足球场,足球队的训练环境得到了改善。
2015年,赖文亮用矿泉水瓶充当标志桶,摆在泥土地上,训练学生的敏捷度。而今天,澄江中心校已经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球队成员的照片和近期的比赛被印刷在海报上,张贴在校园各处,开放式体育器材室里运动设备齐全。2019年,晨曦女足成为全国首批入选“追风计划”的10支球队之一,资金和资源支持纷至沓来。其后的3年中,晨曦女足连夺7个寻乌县校园足球联赛亚军,队伍也从最初的十几人,扩展到现在的100余人。
去年,马金虎带着隆德县张程乡中心小学女足队来到西安,参加“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子足球联赛西北片区赛。“咱们这儿的娃娃有的六年级了,县城都还没去过。”在马金虎眼里,除了训练、比赛,带孩子们多出去见见世面,也是“追风计划”的一部分。“山区娃娃都特别单纯,到大城市感觉很新奇,地铁没坐过,更没看过西安的博物馆,我都带着她们转了。”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靖外明德小学的女足队员也可以换下一二十元的球鞋,“追风计划”配发的更专业的足球鞋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学校还自己组织了对抗赛,每天分为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赛,名曰“牛奶杯”——参赛的孩子都可以获得一罐牛奶。
但硬件的日益完善并不能完全缓解教练顾培英的焦虑。“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仍然是一些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困境。顾培英专职教语文,学校要组建足球队时,他凭着对足球的热爱和大学时自己踢球的些许经验,自告奋勇成了兼职足球教练。从此他既快乐又苦恼。“非常欠缺专业知识和理论支撑。比如明明知道孩子传球不好,但不知道怎么去教孩子,或者怎么才能让他们更快地掌握这个技能。”当把目光投向周边的乡村学校,顾培英坦言,像靖外明德小学这样拥有正规场地的学校少之又少,能组建起一支足球教练队伍的学校更少,想把足球队建起来、坚持住,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马金虎在大学里的专业是体育,但他遇到的问题是,作为全校唯一的体育教师,他一个人要上8个年级的体育课,还要带学校的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每天像一枚陀螺,旋转在学校的各个体育场上。为此他正在计划让学校喜欢足球的老师参与到足球队的教学中来,至少要保障他出差时训练不断档。
不过,师资缺乏的困境正在被社会力量的藤蔓顶出裂缝。靖外明德小学的6年级学生宁晶曾随队到昆明参加“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子足球联赛西南片区赛,从没见过“老外”的她还上了一堂外教课。外教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授课口吻吸引力十足,“以前我踢球的时候不太敢拿球,但那次听了老外教练的课之后,我就比较愿意拿球了”。外教讲的一个小笑话烙在宁晶脑中。“一个外教训练的时候一直对队员说,‘Head’‘Head’,于是队员都用头去争球。但其实他想说的是,踢球要用脑子。”
抬头能看到的希望让像顾培英一样的基层足球教练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来自多方的支持让他觉得有了“靠山”,“即便现在还有很多难处,也能看到‘远方的乐’。”
如果种子播下,却看不到开花结果的希望,怎么办?靖外明德小学组建足球队时,教练钱国万有一个困惑。“学生在我们学校踢球踢得很好,可我们对口的初中不教足球,她们小学毕业踢球就没着落了。我们这么努力地教她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钱国万当年的这个疑问,正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回答。
在广东灌新小学读三年级的朱钰橦刚入学就开始踢球,“我爸爸说不要踢球了吧,但是拦不住我。”小小的女孩看得懂队友相处中的细节。“下大雨没有伞,她们会给我撑伞;有零食大家一起吃;如果你摔伤了,大家就不管球了,会先来管你。”
踢足球的女孩各有心得。宁夏的邵玉洁以前经常感冒,加入足球队以后身体素质变强了;广东的张舒文没想过当职业运动员,但她就是喜欢踢球、想一直踢;江西的廖雅慧已经升入初二,既要踢球又要学习,让她更懂得怎样高效地利用时间;新疆的木依赛尔·库尔班知道爸爸小时候也很喜欢运动,但现在腿脚不便不能运动,“除了喜欢,也希望带着爸爸的热爱坚持下去”;云南的宁晶最想要王霜的签名,“她球技好、发型也特别帅”。王霜从小练球、进入国家队、荣膺亚洲足球小姐、获得亚洲杯冠军。偶像的故事,让宁晶开始思考把足球作为一种人生选择。
在足球场这方绿色的舞台上,有女孩为快乐而奔跑,也有女孩真正跑出了一片天。在首批入选“追风计划”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元宝小学,12岁的女孩王佳月和4个队友被广州足协选中,加盟广州青少年女子足球梯队,并将在广州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如梦一般的现实正在王佳月身上发生。去年10月,欧足联决赛赛场上,王佳月把足球踢出大山的故事被欧足联搬上米兰圣西罗球场的大屏,世界杯冠军队成员、法国著名球星博格巴还专门录制视频,向王佳月送上鼓励和祝福。
追风的女孩成百上千,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王佳月。但在元宝小学支教十余年的足球教练徐召伟从没为此气馁过。让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夺冠的时刻,而是面对挫折时队员所呈现的精神面貌。有一年球队被浙江金华滨江小学邀请到当地参加邀请赛,面对浙江最优秀的队伍。“我们输得很惨,但是场上球员一刻都没有放弃进攻和防守,替补队员在场边用眼泪、用歌声为我们的队伍加油。那是我最自豪、最骄傲的时候。”
罗洪权带过的学生里,有一位踢进了广东海印女足,“是男女混练练出来的”;一位以前学校男足队的队员,女儿正是现在灌新小女足的守门员;还有一位足球队的队员出资改造球场,让学弟学妹脚下的黄土变成绿茵;也有学生继承罗洪权的衣钵,成为青少年足球导师。
蚂蚁公益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近日公布了“追风计划”三年来的项目进展,除了直接资助60支乡村小学女足,还有200所学校辐射受益。累计覆盖23个省(区、市)及直辖市的4129名女足小球员。在已经毕业的783名“追风女孩”中,有283人升入初中后继续踢球,119人因为足球被更好的初中录取,还有30人进入体校、青训中心、足球学校接受更专业的足球训练……
当蒲公英的种子四散开去,钱国万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如果孩子们初中、高中不能继续在学校踢球,大学时、工作后,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那颗种子就会开花,“等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可能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踢球,我们的足球人口会越来越多。”曾经想不通的他现在明白了,开花结果不是一蹴而就,“我现在把小学先带好了,剩下的改变,就慢慢交给时间。”
时间已经给了马金虎答案。4年前他和学生种下树苗的荒地,已被大约一人高的绿色小树林覆盖。下半年,学校的新教学楼就要落成,他要在那里打造一间追风计划的训练室,装上电子屏,还可能配备VR设备,给孩子们分析视频、传授理论。他和女孩们的足球“拓荒”之旅,将在那里继续。
云南石林县长湖镇维则青联希望小学女足队队员在球场训练
乡村青少年运动事业
一直是广东青基会重点关注的工作方向
在广东,还有许多的乡村学校
因条件有限无法为孩子们提供
一个良好、安全的运动环境
项晗、李一溪、郭穗、段海霞、陈江东、李龙鑫、张福露、熊可
吴思妤、黄馨心、温文琪、李锦鑫、缪文琴、曹雨飞、杨帆、索紫矜、林瀚文、韩朝婧、向陶钧、陈雅玲、李勇杰、侯宇超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