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574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11-28 11:32:15
2022年夏天,伴随着蝉鸣来的不仅仅是从赤道往北回归线照射来的第一抹阳光,还有小丽(化名)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明艳的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写着小丽的名字,全家人都围在一起庆祝着这个好消息。小丽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远方的肖老先生,很快得到了老人家的回复:“孩子,我一直相信你可以做到。”
对小丽而言,在大学校园里读书,曾是一个奢侈的梦。
图源:中山大学
初中时小丽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赖以生存的店铺也随之关闭,家里三个孩子要上学,爷爷奶奶也需要赡养,沉重的负担一下子落在母亲瘦弱的肩膀上。
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小丽顺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短暂的喜悦过后,她也立刻意识到,这笔费用已经远远超出家里所能承受的范围。
一筹莫展之际,广东希望工程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爱心人士肖老先生通过“培英工程”为她提供了5000元助学金,解决了棘手的学费、生活费问题。
大学期间,小丽和资助她的肖老先生一直保持着通话联系,感受到小丽总有些腼腆与不自信,肖老先生便经常分享自己年轻时奋斗的故事,并一次次地鼓励她:“贫穷是一笔财富,你要学会珍惜,把它转换成一种动力。”“我知道你们很不容易、很辛苦,加油,好好努力!”
肖老先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干部,他曾多年参加广州火车站春运保障工作,退休后他用节省下的退休金资助困境学生上学,并多次参与“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带着孩子们游览广州红色景点,打卡广州动物园。
截至目前,肖老先生累计为近两百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近30万元。他资助的学生中,有的考上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著名院校,还有数十位学子,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
肖老先生在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中的照片
广东实施希望工程30年来,为肖老先生这样的爱心人士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退学问题的困境学生架起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而受过希望工程帮助的孩子,长大后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奋斗的同时,也默默将这份爱与希望继续传递。
梅州的阿晴(化名)2009年考上本科,两个姐姐都放弃学业去打工。她想要抓住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向希望工程申请了助学金,支持自己完成学业。
“我先生家境也是很困难,我们当时都申请了助学金,后来相知相爱,毕业后组成了家庭。”阿晴说,这是希望工程给的缘分,他们也一直铭记这份“借”的钱。现在阿晴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先生在IT行业,经济宽裕了之后,他们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把这份希望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顺德的阿慧(化名)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她感恩着曾经得到希望工程的帮助,工作后一边供弟弟妹妹继续升学,一边默默储蓄,终于在2021年攒够了第一笔5000元的助学金,向希望工程捐款,让这份爱延续下去。
“我知道这笔钱还会用来资助其他学生,我老家还有很多跟我当初那样需要资助的人。”
除了通过捐款延续爱心力量,还有更多受希望工程影响的青年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曾在梅州市深梅茂兴希望小学就读的希望学子黄佳玲,毕业后通过参加“希望乡村教师计划”项目,回到梅州的乡村小学支教。
黄佳玲在梅州市平远县河头镇河头中心小学上课
“我小时候就读的是希望小学,知道山区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每次被问及为什么参与支教,黄佳玲总会回忆起在希望小学读书的那些日子,“所以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这些需要知识的孩子。”
广州青年公务员叶远大,大学毕业后曾通过“希望乡村教师计划”项目,在汕尾陆丰的乡村小学支教,服务结束后,他又通过广东青基会资助了肇庆封开县的小女孩欣欣(化名)。“我相信孩子们总会打破困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支持,静待花开。”
11月29日——12月1日
每天早上10:00
每笔不低于1元的用户捐赠
有机会获得腾讯基金会提供的
随机金额配捐(0.01元~999元)
每人每天可获配捐总额最高为999元
每日配捐金额先到先得,配完即止
扫码助力1+1爱心助学
扫码助力希望乡村教师计划
扫描海报二维码
一起为广大青少年
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部分素材来源:南方杂志
责任编辑: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