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基会微信公众号

青基会官方微博

    • 首页
    • 公益项目
      铸魂育人 助学兴教 希望基地建设 健康守护
    • 资助学生
      学生列表 资助标准 项目公告
    • 信息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公示 审计报告 年检报告 捐赠支出 爱心榜 资料下载
    • 新闻资讯
      公示 党支部风采 爱心故事 机构动态 活动新闻
    •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理事会 | 监事会 机构章程 党支部概况 机构荣誉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登录 注册

    首页 > 新闻资讯 > > 95后深圳小伙,爱上支教扎根乡村!

    95后深圳小伙,爱上支教扎根乡村!

    浏览量:15205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3-03-30 16:39:47



    开栏语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无数青年以雷锋为榜样,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南方杂志社“我们生活的广东”栏目推出“人生,应当有志愿”系列,挖掘有温度的志愿者故事,传递向好而行的志愿能量。敬请关注!

    人物简介

         黄振国,2020年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他毅然加入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如今,他选择留在当地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志愿者的经历让他明白:“请相信你的能量,也敬畏你的能量,如果你也刚好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我希望,你能去探索,而探索过程的本身,也将引导着我们逐渐认识我们自己,超越自己。”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莫丽婷 卢志科 李冉


    有没有一件事,无论过多久你都觉得此生一定要去做?26岁的黄振国有。

    黄振国,在阳江出生,成长于深圳。随着年岁增长,阳江是他的乡愁,渐行渐远,直到偶然看到一位志愿者在阳江的支教故事,家乡的轮廓才渐渐清晰。三年前,他放弃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深圳大厂工作,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支教。

    2020年9月,黄振国参加了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在他的家乡——阳江阳春的一所乡村小学当上了一名集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的全能型综合老师……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却感动了无数人。


    01
    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


    如今,黄振国所在的阳江阳春市石望镇中心小学新和分校,现有130名学生,只有三个年级,总共四个班。黄振国教一年级,班里一共25名学生。


    支教老师与全校孩子开音乐会。


    开学第一天,老校长还是熟悉的那句话:“你来做班主任,这个班交给你了。”校长的话意味着,这25名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亦有无限的不确定性。孩子们的思想行为,皆由黄振国的教学来引导,或闪烁或平淡,取决于他前进的方向和付出的努力。


    黄振国与班上孩子合照。


    山村师资之匮乏,是黄振国到来前始料不及的。教育的地区差异,将乡村教师的岗位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是“没人来”,年轻教师择业时考虑到发展机会,少有将乡村教师放入职业规划中;二是“留不住”,即使有年轻老师为了教育理想或“稳定编制”来到乡村,也容易被繁琐、待遇差的工作“泼冷水”,最终依然选择离开乡村。

    年轻教师留不住,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师团队的老龄化。黄振国坦言:“新和分校全校四个班,在职的教师也只有四位,其中两位准备退休。没有支教老师,学校连基本教学都无法开展。”过去三年的支教时光里,黄振国撑起了两所乡村小学7个班级的10门课程。


    02
    推动家校合作,走进孩子内心

    在当地,大多数家庭的父母对教育孩子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觉得“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儿”。孩子天性爱玩和家庭的放任,也导致了这里的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

    扭转关于教育的思想观念,成了黄振国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头等难题。孩子们上课坐不住,动辄哭闹、不交作业,导致黄振国原本用来传授知识的课堂时间不得不用于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黄振国向《南方》杂志记者说道:“上周五,本来孩子们整个上午都不在状态了,无奈下午的体育课又改上语文课,最后孩子们板着脸上了一下午的语文课,我心情也低迷。”这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

    究竟是知识的传授重要,还是学习的快乐更可贵?黄振国陷入了反思。如何走进孩子内心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黄振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黄振国在班上放了一个交流信箱,鼓励孩子们把心里话写在纸条上放进信箱告诉老师。与此同时,黄振国也开始有计划地定期家访。放学路上,村民总能遇到这样的场景:黄振国的电动车后座常常坐了个学生,两人有说有笑地在村道往家的方向驱驰着,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


    随着家访的深入、交流信箱里的秘密被知晓,黄振国让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慢慢拉近,家校合力也在渐渐形成。


    孩子的笑容。


    03
    百转千回,不变的是热爱


    “永远无法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揣度小学生的脑洞!与孩子们相处的三年,也是我人生中难忘的时光。”一聊起他的学生和教师生活,黄振国总笑得像个孩子,露出一口大白牙,眼里闪烁的是满满的光。


    黄振国为孩子举办了一场趣味运动会。


    “以前的我明明说过‘这辈子不可能当老师’,没想到却被现实狠狠‘打脸了’。”作为老师的他,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爱意满满的小手工、总也写不完的小纸条,也常常感受到:在影响学生的同时,他也被学生影响着,他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共同体。

    翻开黄振国的手机,满满当当保存了上万张孩子的喜怒哀乐以及家乡日月星辰的视频照片。课余,黄振国独自攀登上家乡的山峰,也会搭个帐篷在河边垂钓。“家乡真的很美,在这里有享不尽的日落日出,也总有意外惊喜。”


    在学校,第一次看家乡的日出。


    当谈及未来的另一半时,黄振国笑言:“志同道合即可。”

    采访快结束时,黄振国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电影《一一》中有这么一段台词,让他印象深刻:“我考上电机系那天,我爸妈很开心,你也很开心,而我呢?我是最悲伤的人。人是不可能让另外一个人教他怎么活下去,怎么过日子的,那是很悲哀的,你知道吗?”

    记者问,那你现在感觉怎样?

    面对记者的提问,黄振国没有说话,阳光下的他露出了洁白的牙齿,笑得格外地灿烂。

    后来,黄振国在日记里写道:天亮之后,强大的社会系统依旧照常运转。诚然,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相信,任何真正的改变、抉择都是从一个小观念开始的。而明白自己要选择什么、为何选择支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黄振国带孩子到大草坪放风筝。


    去支教、不为别的,只因为山在那里、路在那里、海在那里。人的一生,总要去看看,才知道山是什么样的、路是什么样的、海是什么样的,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人生是什么样的。而一次义无反顾的勇敢,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所谓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随着越来越多像黄振国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加入乡村振兴行列,近年来,国家针对乡村教育、乡村教师现状的改善也一直在进行中。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央“特岗计划”招聘工作启动,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7万人,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我们不缺少生活方式,缺少的是在起点到终点之间描绘另一条路径的想象力与勇气。诚如黄振国的故事,青春,原来也能这么过。



    编导手记

    《雷锋精神在传递》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广大农村大有可为。

    自2021年,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以乡村青年人才振兴为切入点,联合有关单位创新实施的“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以来,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从大城市返乡入乡,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

    从校园里的翩翩少年到乡村振兴一分子,黄振国用三年时间走进乡村课堂,给乡村孩子带去知识和力量,未来他也计划留在家乡为乡村振兴继续贡献力量。黄振国只是“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众多志愿者的缩影。2023年广东省将有约1万名志愿者奔赴粤东西北地区12地市及肇庆、惠州龙门县,他们把知识和热爱、梦想和勇气装进行囊,奔赴山河,在青春新赛道上与时代同频共振。

    人生,应当有志愿。

    这些志愿者是新时代的雷锋,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乡村,向社会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薪火相传地践行着雷锋精神。




    “三年支教结束后,我想继续留在家乡当乡村教师,继续给孩子带去知识和外面的世界,希望他们未来能把家乡建设成自己画中所期盼的样子。”

    ——支教志愿者 黄振国







    “教会他们的时候,我很有成就感。学生期待、家长期待,自己期待,就更加坚定去做这件事。”

    ——支教志愿者 李子津







    “我希望他们能成为善良、勇敢的人,长大以后到外面看一看,把外面学到的东西再带回来,把自己的家乡发展起来。”

    ——支教志愿者 宋立一






    《视界·我们生活的广东》栏目组  

    “人生,应当有志愿”系列


    栏目题字:黄峨

    栏目统筹:陈海燕

    栏目监制:卢晓锋 莫丽婷


    本期策划/编导:莫丽婷

    本期拍摄:卢志科 李冉 莫丽婷

    本期后期:莫丽婷

    本期包装:陈春霖

    海报制图:陈春霖 李响(实习生)


    本期支持单位: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共青团阳江市委员会

    阳江市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

    共青团阳春市委员会




    志愿者故事征集:


    欢迎在文章评论处留言推荐身边了不起的志愿者故事,视界团队择优选用。


    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杨意舒

    责任编辑:晶晶

  • 上一篇:你捐到公益机构的钱,到底去哪了?
  • 下一篇:火爆的“村 BA〞,我们这么玩!
捐助热线

020-87185608|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行政财务部:020-87185608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一号大院之三

粤ICP备1208773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504号

友情链接

慈善中国

广东省社会组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共青团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广东共青团

i 志愿

亲青公益

我们的伙伴

广东希望工程
微信订阅号

广东青基会
微信服务号

    隐私政策

    项目管理财务管理OA管理超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