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162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3-07-11 20:35:48
一支粉笔 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 四季耕耘
无数多青年教师们
愿做那薪柴,燃出希望的火焰
愿做那灯塔,指引前行的方向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专项支教志愿者
叶桂延的故事
感受她保持初心
用青春照亮明天的故事
希望乡村教师志愿者:叶桂延(左一)
我是叶桂延,202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家在阳江,心怀天地,现服务于阳春市三甲镇中心小学三甲圩分校,主要负责英语科目的教学,时刻以“为了孩子,在乡村擎起一盏灯”自勉。
不管是面试、采访、闲聊,同一个问题我被问了许多遍:“你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地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这应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的一段“阴雨时刻”。上初中的时候,学校要求统一寄宿。刚离开熟悉的屋子,我忍不住心焦、害怕,一度有点厌学,想方设法“逃”回家歇上一歇。这种短暂地缺乏安全感、缺少适应力的“症状”在当时的我看来沉重如山,克服起来并不容易。
幸好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我的情况。她特意常常抽出时间和我谈心,鼓励我竞选班干部培养自信,激发我对学习的兴趣,带我领略校园的美好和闲趣;在我不舒服的时候,老师愿意大晚上冒着寒风载我出校门挂急诊;在我被隔壁班“小霸王”欺负的时候,老师迅速站出来阻止,纠正对方的错误行为,为我讨回公道……一幕一幕的温暖,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说起仍然感动,哪怕我很少向别人提及。虽然她在大家面前表现得十分严格,但是在我的眼里,班主任老师更像是一位严慈相济的“妈妈”。
渐渐地,我迷茫的青春期被一点一点照亮了,现在我也从“追光者”转变为“造梦人”。正如我的偶像张桂梅校长所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培养的学生才能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哪怕在山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这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也像张校长一样,把我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乡村教育事业中去。
▲图为: 阳春市一群志同道合的“造梦人”
▲图为:英语课堂的小游戏——“我来说你来画”
青春期的孩子总有大大小小的心事。为了让孩子们放心倾诉自己的烦恼,我在教室后面装了一个“小秘密投递箱”,定期开箱回信。原以为最初会闲置几天,没想到瞬间很受欢迎。孩子们身手矫健,经常在无人察觉间就把自己的小纸条投进去,然后巴巴地等着回音。我也不得不发挥十八般武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偷偷把回信塞到各自的衣服口袋里。
小信箱能够让我更加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从而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过了一段时间,小信箱里冒出很多封写给我的“表白信”。每当看到这些,我都觉得非常惊喜,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非常值得。
▲图为:孩子们做的手工作品
我还发现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差,做事也不够耐心。对此,我自掏腰包在教室外阳台布置了一处“园艺天地”,安排孩子们三人组成一个小队,轮流合种花花草草。在播种、浇水、施肥、除杂草、防虫害到丰收采摘的日常中,孩子们逐渐有意识地磨合实践,互相提醒监督以防偷懒,最终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也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图为:孩子们在“园艺天地”合种的向日葵
▲图为:孩子们手工课上制作的小蜗牛
“我们的每一点努力,都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留下足迹。”小天使们会用实际行动来回应我的善意,比如送一些画作和小纸条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在察觉我身体不舒服时递上一杯温水,甚至在路边看到好看的小花会想着带一朵到学校送给老师。
我们之间还有好多好多故事,孩子们非常懂事,在熟悉之后对我产生了依赖感。比如转学的孩子再度偶遇我时抱住大哭,表示强烈不舍;比如有的孩子会在微信上备注我为“全世界最好的老师”;比如有的孩子回家后对长辈屡屡念叨我的“人美心善”,家长和我聊起的时候都忍不住握住我的手表达感激。尽管我们会有一日将分离,学生们单纯的爱,总是会洗涤我的灵魂,治愈我的情绪,更让我保持初心。
▲图为:课间耐心地辅导来问问题的学生
时光的长河还在不停流淌,未来将去往何处,谁也无法下定论。而“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目前要做的,就是珍惜窗外的蝉鸣鸟叫、头顶的蔚蓝晴空、准点的上课铃声和温馨的班级相处点滴。
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奉献。希望我有机会一直留在乡村,举起发展乡村教育的火炬;也希望继续有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加入支教的队伍,用青春照亮明天。让我们相聚在广阔的乡村,相约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演奏会,欣赏绿水青山四季流动的画展,感受最淳朴的人间烟火气。
广东青基会始终聚焦
乡村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
也希望联合更多爱心人士
为困难青少年提供助力
诚邀您参与广东希望工程·壹元捐
每月捐出一份善意
将爱心传递到更多青少年的身边
来源:志愿阳江
文字/排版:高婧懿
责任编辑: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