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开幕之际,一则题为《那个“大眼睛”女孩,成为了党的二十大代表!》的新闻登上热搜。大家纷纷关注到,曾经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现在已经学成并走上工作岗位,还成为一名光荣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些年来,她一直不忘初心,通过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援建希望小学、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反哺希望工程、回馈社会关爱。网友们纷纷为她点赞。 “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2019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的重要寄语中,这样定义和评价希望工程取得的成绩。面向未来,他作出殷殷嘱托:“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对于新时代的希望工程来说,这既是饱含深情的、沉甸甸的期待,也是作为党领导下的团属公益事业更好践行“为党育人”初心使命的职责所系。 近年来,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带领下,各级共青团和青基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精神,推动希望工程事业有机融入共青团“三力一度两保证”工作格局,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赠收入210.76亿元、资助困难学生692.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992所。 铭记殷殷嘱托 矢志不渝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 办得更好 “我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参加‘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工作的。”提起1994年第一次见到“习叔叔”时的场景,林冬梅至今还抑制不住由衷而发的激动心情,而这句话,就是“习叔叔”见到她的时候所说的第一句话,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94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通过希望工程对接到了平潭县贫困失学儿童林冬梅,在此后的12年里,“习叔叔”每年都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她,从她上小学四年级直至大学毕业。其间,“习叔叔”经常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先后8次看望、5次回信,并多次给她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鼓励她努力克服家庭困难,坚持勤学、苦学、善学,用实际行动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在“习叔叔”的帮助和指引下,林冬梅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像苏明娟一样,长大后的林冬梅也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反哺希望工程,努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身体力行参与希望工程,还为新时代希望工程事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给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的重要寄语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来定义其价值,充分肯定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更好发挥“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饱含期待、寄予厚望,对全党全社会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殷切嘱托,为共青团探索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带领全团研究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新时代希望工程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事业发展作出整体谋划。作为希望工程执行机构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在研究出台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新时代希望工程项目指引(2020-2025年)》中,进一步提出助学兴教、健康守护、素质提升、紧急救助和铸魂育人五大计划的发展框架,强调要继续聚焦“为党育人”的政治目标,主动融入共青团组织格局和工作格局,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深化项目实施机构设置和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公益项目体系,大力推动希望工程守正创新。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精神的指引下,希望工程进入了提质升级、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一大批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青少年成长多元需求的新项目新载体应运而生。比如,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在素养提升、实践锻炼、美育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新需求,创新推出特色希望小学、新时代希望工程“1+1+1”、“一起学习”希望工程云助学、12355青少年健康守护、寻访美丽青年乡村教师等系列品牌项目。比如,聚焦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探索研发“小平基金”青少年科技创新攀登行动、美丽中国——绿色希望工程行动、希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青少年连心行动、国际友谊行动等工作载体。这些新项目和新载体,与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的希望工程优秀传统公益项目一起,构成了共青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时代公益项目集群。 胸怀“国之大者” 全力以赴 服务青少年、引领青少年 提起2018年的那个暑假,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彝族姑娘沙马阿牛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她以567分的好成绩被四川农业大学录取,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全家人为她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发起了愁。就在这个时候,共青团组织开展的“10万+”项目为她带来了希望,当地的希望工程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困难后,把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款直接送到了她家,帮助她顺利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10万+”项目是团的十八大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资助10万名学生完成学业”工作计划的简称。这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立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大局所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也是5年来各级共青团和青基会组织全力以赴狠抓落实的重大政治任务。自2018年7月至2020年年底,全团积极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坚持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相结合、物质帮扶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短期资助与长期扶助相结合,累计筹资6.73亿元,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近26万人,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其中,对部分国家级贫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小学生、大学新生实现了全覆盖式的资助。2021年2月,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青春生力军,中国青基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0万+”项目只是新时代希望工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缩影。5年来,希望工程深度融入党的青年工作整体格局,探索依托团的组织优势来增强自身的服务力与引领力,在很多领域都发挥出了显著作用。比如,2020年至2022年,中国青基会发起“抗击疫情,希望同行——希望工程特别行动”,筹集资金6亿余元、物资282万余件,及时为因疫致困青少年和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送去关爱和帮扶,向有需求的困难学生提供了远程教育设备和网课资源。比如,中国青基会聚焦各类应急救灾工作的紧急需求和受灾害影响青少年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投入救灾资金和物资超过1亿元,设计推出因灾亡故家庭子女紧急救助行动、安抚陪伴儿童乐园、青年志愿者应急包等特色项目,把希望工程的标识与团旗一起彰显在应急救灾的前沿阵地上。按照团中央青年外事工作统一部署,中国青基会制度化承担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中教育领域主题论坛的组织筹办工作,主动抓住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契机,面向国内外系统宣介希望工程30多年来的代表性公益合作成果,在对外宣传中积极展现了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少年公益事业的应有风采。 在持续深入开展青少年公益项目的同时,中国青基会始终牢记和认真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仅努力帮助青少年解决物质困难,更注重将思想引领、实践锻炼、品格培养等融入其中,积极探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头脑,引导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5年来,新时代希望工程聚焦强化思想育人的政治功能,在既有项目中探索加载育人内容设计,在执行链条中进一步突出关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引导,在年度KPI中专门设置育人成效评估指标,推动育人工作全面融入希望工程的项目体系与运转流程;聚焦提升思想育人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探索分别面向小学、中学、大学希望学子递送不同版本的《来自希望工程的一封信》,结合项目执行有计划地讲授希望工程公开课、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用青少年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逻辑生动传递来自党的关心和温暖;聚焦推动育人载体逐步实现具象化呈现,探索研发标准化的希望学子育人产品,设计推出“希望工程云课堂”系列产品,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要求更为直观、便捷地送到受助学生身边。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新时代希望工程在2022年顺利实现对当年接受资助的18.3万名助学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探索贴心服务 把希望更便捷地送到 有需要的青少年身边 “您好,这里是希望工程,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2022年8月,按照共青团中央书记处部署,中国青基会开通了号码为4008-012355的希望工程青少年发展服务热线,同步配套实施“及时雨”紧急救助项目,探索以“个案求助+个案帮扶”的模式帮助青少年解决急难愁盼的现实困难。这项工作的初衷,就是希望打造一条扁平化的帮扶路径,让广大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真正“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 热线开通之初,就接到了来自山东13岁女孩小张(化名)家人的求助。为了帮助这名与白血病抗争6年之久的女孩渡过难关,中国青基会迅速启动希望工程“及时雨”项目响应和资助流程,在第一时间为她提供了援助资金。 “因为治疗费缺口很大,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我们就尝试着向中国青基会求助……青基会知道孩子的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并在最快的时间内拨付了救助金,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孩子一把……”小张的父亲在得到帮助后专门来信表达了感谢,并介绍了小张的最新治疗情况,“最近孩子已经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身体状态良好,准备继续进行术后抗排异和恢复治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个都令人动容,也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切身感受到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更让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代的希望工程,关键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深刻领会和把握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他在第一次见到林冬梅的时候就专门强调:“参加希望工程帮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参与的同时,自身也深受教育。”他还明确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画面,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鲜活体现,也为我们做好希望工程提供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示范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然而不可忽略的是,由于各地发展存在一些客观性的差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师资和办学条件仍然有所不同,导致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年,作为深耕教育领域的公益组织,中国青基会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大局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继续援建近800所希望小学,并立足各地不同需求,探索实施了希望工程快乐系列、希望厨房、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等项目,助力农村地区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更有针对性地补齐乡村教育领域短板,促进农村青少年接受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按照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统一部署,各级共青团、青基会组织积极依托希望工程项目延伸工作手臂、探索实践载体,努力打造在公益逻辑框架下直接服务广大青少年的工作平台。截至目前,北京、河北、内蒙古、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已经出台了省级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希望工程系列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体系。 锐意改革创新 持续提升希望工程的 政治功能和社会效能 谈到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其其格深有感触,她说:“这是希望工程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转型和跃升的过程,我们每一天都在见证这项事业的成长变化,也无时无刻不在为着这些成长变化而努力!” 按照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总体部署,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认真谋划推进中国青基会深化改革,先后作出一系列指示要求和工作部署。中国青基会深入学习贯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聚焦当前制约希望工程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大力创新动员方式、资助模式、工作方式,不断完善机构职能、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持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努力打造以“智慧希望工程”为统揽的数字化运行系统。2021年,中国青基会运营的“亲青公益”平台获得民政部第三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资格,初步建成青基会系统的自有网络公募平台。在此基础上,全面整合中国青基会现有网站系统和数字化资源,优化各类资助育人平台功能,统筹推进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持续加强组织联系、改善公益参与体验,努力实现对资源的有机统筹、对信息的深度整合、与困难青少年的即时互通。 推动网络化动员成效迈上新台阶,聚力建设以“亲青公益”为龙头的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体系。在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全国青基会系统依托网络募捐平台和“亲青筹”“冀青筹”“云青筹”“苏青益筹”等省级众筹平台,先后动员百万余人次参与、捐赠金额超亿元,社会公众小额捐款占到捐款总额的54%。2022年,“亲青公益”平台上线服务青少年公益项目263个、筹款突破4000万元、参与近300万人次;“团团公益”系列网络众筹项目直接动员团员青年220余万人次参与。 推动标准化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可度量、能推广、领风尚、受欢迎的项目实施模式。中国青基会坚持以增强希望工程品牌项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动员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对自有项目的梳理与整合,逐步深化对各地各系统青基会组织优秀项目的统筹管理,进一步完善希望小学、捐资助学等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同时立足新时代青少年成长发展需求,探索推出“书法进校园”“青少年足球嘉年华”等助力成长发展的公益项目,推动希望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实现整体提升。 推动专业化人才培养形成新规划,制定实施《全国青基会系统研修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中国青基会以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为主要方向,与相关专业力量合作制定发展规划,启动全国青基会系统培训体系建设,探索提出新时代青基会系统员工的能力指标体系,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希望工程公益人才队伍培养工作作出统筹设计,推动全国青基会系统进一步实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组织优势的更好发挥、事业结构的优化再造、创新开拓潜力的深层次挖掘。 推动新媒体平台运营打出新声势,全面塑造和推广新时代希望工程的网络新形象。中国青基会秉持久久为功思想,大力推进希望工程网络终端建设,实现官方微博年度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2022年希望工程网络终端粉丝量增长130余万;策划实施“我和我的希望”系列主题活动,从“纪希望”“读希望”“唱希望”“助希望”“访希望”5个维度全方位开展希望工程品牌打造工作;制作推广了新时代希望工程主题宣传曲《大眼睛》及配套的故事版、儿童合唱版MV等。 推动规范化保障机制形成新体系,有序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谨、规范有效的制度框架。中国青基会以巩固提升品牌公信力为目标,持续完善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制定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建设行动纲要,形成风险点识别评估工作方案和风险防控管理指引;制定制度、纲要,以完备的制度、科学的流程、有效的监督保障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希望工程经过30多年的艰辛探索,已经迎来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机遇。各级共青团组织和青基会组织必须切实增强“抢机遇”的精神、“抓机遇”的劲头、“用机遇”的能力,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怀希望工程事业发展的重大政治机遇,把握好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的重大发展机遇,把握好当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重大现实机遇,把握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的重大工作机遇,乘新时代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推进希望工程事业转型发展,更加积极有为地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杜沂蒙
浏览量:57934 2023-06-12 15:10:43问 “医生,为什么我有蛀牙呢?蛀牙是怎么回事?” “蛀牙,医学上称为‘龋齿’,牙齿发生了龋病,就成为‘龋齿’。从古代的文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认为,龋齿就是牙齿里钻进小虫子了。” 答 龋齿是由细菌引起 那龋齿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龋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并且是细菌和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蛀牙”这个名词,因为过于生动,就被大家广泛应用了。 龋齿,是很多人一生都绕不开的话题。 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近4成的12岁儿童恒牙有龋;超过7成的5岁儿童乳牙有龋,十年来,儿童患龋情况呈现上升态势。 龋齿的形成就像老鼠钻洞一样,由浅入深,由小到大,而且经常表面看起来不太明显,深部的龋坏已经很大了。 龋病会一步一步掏空牙齿 龋病轻重程度的区分,在医学上分为浅龋、 中龋、深龋。 浅龋:龋坏限于牙釉质,有很小、很浅的洞,没有自觉症状,探查也没有反应。 中龋:龋坏已经达到牙本质,有明显的龋洞,对外界的冷热酸甜刺激有感觉,尤其是对甜的更敏感。 深龋:龋坏已经达到牙本质深层,有较深的龋洞,距离牙髓很近,对外界刺激反应更敏感。 三类儿童易患龋齿 一般来说,有三类儿童最容易被龋齿找上。 1 饮食习惯不良 喜欢食用甜点、饮料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尤其是每天进食零食超过3次的儿童。 2 口腔卫生欠佳 不刷牙或刷牙效果不好。 3 抗龋能力较差 如唾液分泌较少,牙齿排列不整齐,或牙齿发育不良等。 预防牙髓炎,做到这六点 ①进行充分的咀嚼训练。3~6岁儿童不要只吃软烂精细的食物,可以适当吃高纤维素、有韧性的食物。牙齿多咀嚼,有利于颌骨和面部发育。 ②吃完喝完要漱口。每次进食后用温开水充分漱口,减少食物残渣的残留。喝完饮料和牛奶也要漱口。可以用清水或白开水漱口,不建议使用含药物成分的漱口水。 ③控制每天零食的次数。零食最好一次吃完,切记不要“零食一时爽,一直零食一直爽”。吃完零食之后,也要用白开水漱口,学会鼓起腮帮子漱口。不管吃什么,最后要以白开水结束。 ④睡前刷牙后杜绝零食。 ⑤使用牙线。由于乳牙形态和排列的特点,儿童吃东西非常容易塞牙,牙缝是食物残渣的主要据点,是儿童发生龋齿最常见的部位,必须用牙线来清除。 ⑥3~5岁的儿童会想尝试自己刷牙,为了保证清洁到位,家长要在儿童自己刷牙后,再帮忙刷一遍。因为儿童手指灵活度差,不太可能完全刷干净牙齿。 作为青少年的守护大使 广东青基会在守护青少年 口腔卫生安全方面 也从未停下脚步 “科普+健康包”爱心之旅公益项目 该项目是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身心健康基金发起的专项公益项目,以关爱儿童口腔健康为主题,旨在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号召,促进广大群众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和关注,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卫生,预防儿童龋齿,为早日实现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实现(2025年)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的目标贡献力量。 一起看看 近期我们在清远连州 举办的几场义诊情况 ↓↓↓ 1 10月13日 连州市石角小学 在连州市教育局、连州市卫健局 共青团连州市委、连州市关工委 连州市医疗总院、清远市荧光社会服务中心 陈文献口腔、朗朗兔口腔 及校方的大力支持下 连州市石角小学口腔检查活动 在10月13日顺利举办 义诊医生正在为孩子们做细致检查 志愿者还为小朋友们介绍了 基本的口腔常识和幼儿口腔常见疾病 医生面对面告诉孩子们 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 同学们还跟随医生 学习了正确的护牙方法 一起助力口腔健康 2 10月27日 连州市燕喜小学 本次活动是 广东青基会在连州市举办的 第5场青少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动 义诊团队给连州市燕喜小学的学生 进行了口腔健康科普及检查 有趣的口腔健康包 科普宣传加爱心义诊 可爱的义诊队伍成员 本次筛查发现有80.42%的学生 存在不同程度的龋齿问题 人均龋齿6.7颗 在医生的讲解下 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要保护牙齿 也意识到了口腔问题的重要性 3 11月7日 连州市良江小学 11月3日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在连州市良江小学举办 第6场青少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动 为孩子们开展了口腔科普教育和互动活动 并发放口腔健康包 在教育活动结束后 又安排了专业医生为孩子进行口腔检查 医生在进行细致检查 孩子们与义诊团队 在已检查的学生中 有62%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龋齿问题 人均龋齿5.69颗 孩子们认真学习了口腔卫生知识 坚定了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的决心 4 11月7日 连州市慧光小学 爱心暖人间 公益在继续 第7场青少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动 来到了连州市慧光小学 孩子们都已经 拿好了自己的笔记本和检查表 等待着科普和义诊呢 志愿者在进行公益科普 爱心携手,公益传播 本次义诊发现87%的学生 存在不同程度的龋齿问题 人均龋齿6.31颗 在科普小课堂上 大家与志愿老师一起 学习如何正确护牙 期待大家在将来 都有着一口洁白好牙 通过义诊筛查 我们发现口腔问题不容小视 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 对孩子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事业单位 共同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积极参与到儿童口腔疾病 防治服务的爱心活动中 爱牙护牙,我们一起努力! 素材来源:健康中国 责任编辑:晶晶
浏览量:11282 2022-11-15 16:08:13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组织全省希望工程工作者、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支教志愿者、希望学子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结合自身所学所为发起热烈讨论。 图源新华网 广东青基会理事监事: 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广大青少年 广东青基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始终不移的关爱和对青年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让我们备受鼓舞。总书记深刻指出,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和希望工程工作者,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为党育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广泛动员社会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继续关心支持希望工程事业,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希望工程的良好氛围。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我们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既把青少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也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广大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副理事长、秘书长 吴阳平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百年征程中,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出来、顶上去,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展现出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语“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恰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蓝图已绘就,个人发展舞台广阔,前景无限,作为新时青年,我将心怀感恩,肩负起推动共同富裕的责任,努力在助力贫困学子成长发展和希望工程事业发展上贡献智慧和汗水,助力我们的青少年成长为强国栋梁、复兴生力军。 ——副理事长 黄斌 昨天我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之我,贡献伟大时代。作为青年媒体人,我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积极践行“四力”,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作为青年公益人,我要用自己火热的青春,继续有心有爱,勇于奉献,把更多的爱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理事 华晓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重视关怀。广东希望工程、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始终坚持成立时的初衷和使命,通过资助服务、利益表达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改善青少年成长发展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习总书记还指出,“青春力量一经觉醒,先进思想一经传播,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气象”。我们要深刻学习习总书记的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的深刻意义,抓住共青团成立百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机遇,把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成效转化为广东希望工程、广东省青基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齐心合力把青少年发展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监事 王煌 广东青基会秘书处: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百年征程,初心不改,共青团如何更好地团结、组织、动员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3年前,我有幸作为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这是人生最难能可贵的经历,坚定了我通过奋斗实现青春理想的信念;3年后的今天,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我更加坚信,作为“希望工程”和卫生健康行业的团干部,要时刻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奋斗的初心和方向。接下来,我会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用心用情、实干创新,让青春在努力奋斗中、在为群众服务中闪光! ——副秘书长 杨哲 今天,我们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饱含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待和对青年成长的深切关怀。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广泛开展希望工程等一大批青春气息浓烈的创造性活动”让我们倍受鼓舞。 作为一名希望工程的参与者,我见证了30年来,广东希望工程在党的领导下,为乡村播洒希望的种子,点亮无数孩子的未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积极整合资源,为乡村孩子设计并扎实实施有益于乡村孩子身心健康的项目,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广大农村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的工作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副秘书长 田锦霞 点击图片了解广东希望工程“1+1爱心助学”项目 今天,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很荣幸我可以以一名团干部的身份参加大会。 作为广东希望工程、广东青基会的青年工作者,我一入职广东青基会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成为党员2年有余,定期参加党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培训,每天学习党支部开展的“党支部每日一学”“清风夜话”“青年大学习”等学习活动,不断锻造自己的政治素养。我的负责的工作是宣传和筹款,经常需要与我们的服务对象沟通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并进行宣传,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筹款方案,需要深入服务对象,到乡村到希望小学到医院,了解更多资讯,设计更多符合受益对象需求,公众认可的公益项目。未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为指南,努力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秘书处 林东怡 点击图片了解广东希望工程“杜锋篮球场” 广东各地市希望工程工作者: 让爱心之花开满希望的田野上 今天我全程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也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特别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党的奋斗主题就是团的行动方向”,确实,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起党在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与任务,全力做好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接下来,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江门全市广大团员青少年中掀起学习热潮。同时,我们也要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紧紧围绕落实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团江门市委书记 林沛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关心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希望工程工作,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希望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河源共青团助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我们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各类帮扶活动,不断扩大希望工程品牌效应,以更有力的措施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河源共青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推动希望工程事业发展,做好新时代青少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为党育人目标,持续构筑“河源有爱”助学圆梦体系,深化乡村青少年“两帮两促”行动,推动南粤会亲、希望家园、幸福厨房等项目在河源落地落实,积极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希望工程事业,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团河源市委副书记 钟广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催人奋进,饱含着党中央对新时代青年的亲切关怀和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青年工作者必须牢记在心、时刻践行的根本准则。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下一步,在做好广东希望工程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团中山市委将更加积极的整合社会资源,继续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继续关注、支持、关爱困境青少年,为困难家庭青少年架起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在党的领导下依托共青团优势资源给他们提供更多教育、医疗、课外活动、心理等多方面支持,让他们拥抱梦想,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团中山市委宣传部 胡绮嫦 点击了解肇庆共青团员捐赠团费建设的什洞共青团希望小学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历经百年洗礼,中国共青团在党的带领下奋楫争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书写着青春荣光。百年来,团员青年坚定理想,矢志不渝,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汲取智慧,紧跟党的步伐,立足岗位,用扎实勤奋的工作态度落实自身责任。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活力青春,重在奋斗,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团肇庆市委青发部 陈虹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希望工程工作者,我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的寄语精神,致力于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到困难青少年中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韶城会亲”活动中,我们将资助人与困难青少年进行一一结对帮扶,并组织困难青少年代表进行城市体验活动;在“杜峰篮球场”“希望足球场”等公益项目中,我们为困难地区学校申请援建运动设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教诲,听党话,跟党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彰显新时代青年作为,让爱心之花开满希望的田野上! ——团韶关市委 刘宏彦 点击图片了解广东希望工程“希望乡村教师计划”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党中央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先锋分子。作为一名负责希望工程工作的团干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我深刻感受到为党育人的重要性。下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深刻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好助学工程、南粤会亲、微心愿等工作,为困境青少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为党培育输送更多堪当时代大任的青年人才。 ——团汕头市委 李桢 今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心激情澎湃、备受鼓舞。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这不仅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山区人民交给我们的必答考题。为未来种下希望,用希望点亮未来。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专项自落地连平以来,已累计为我县输送220多名支教志愿者,2022年县内支教大学生志愿者达90余人,是全市“山区计划”专项服务教学点最多、志愿者最多的县区。志愿者的到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乡村学校师资薄弱的现状,他们用教育阻断贫穷的代际遗传,助力乡村振兴进入了新征程。支教志愿者满怀热情和期望,愿以无私付青春,甘为志愿勇担当。每一名志愿者犹如一盏明灯,为山区孩子撒播着光和热,为孩子们带来了创造美好明天的勇气、希望和力量。听党话跟党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我县共青团将继续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跟党奋斗,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中国。 ——团连平县委书记 韦曼婷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中国共青团始终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跟党走,开展希望工程等创造性活动,为民族的发展作出青春贡献,身为共青团干部,我为共青团在历史画卷中挥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感到自豪而激动,深深期待在共青团的领导下,通过着手实施希望工程等培养项目,着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希望、有奋斗、有创造、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步伐贡献青春力量。 ——团陆河县委希望工程团干部 罗丽朵 广州青基会: 在公益道路上不负青春使命和青年担当 广州青基会为困境青少年派发希望梦想包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深切感受到我们中国青年从烽火岁月中的冲锋陷阵到建设时期的苦干实干,从改革开放时的奋勇争先到新时代的笃行不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下一步开展青年工作阐明了方向。总书记强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团的旗帜”。在“十四五”规划的开端之年,作为广州青基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我将以自己的朝气和锐气,以蓬勃的青春和奋斗的姿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立足本职岗位,广泛联系青年,积极服务青年,在扶贫济困、助医助学的公益道路上不负青春使命和青年担当,为推动广东青少年成长成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助力满怀理想的青年逐梦湾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理事长 董靖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总书记的讲话字字千钧,令我备受鼓舞,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作为一名希望工程事业的奋斗者,在听到总书记讲话中提到希望工程时,心情激动澎湃,深感振奋!广州青基会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工作的重要寄语精神,主动联系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团结青少年,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充分发挥好党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将广大青少年紧密地凝聚在党的周围,真正把广州青基会建设成为青少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温暖家园。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青团不愧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勇于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担苦、担难、担重、担险。 ——秘书长 凌远庆 深圳青基会: 以实际行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深圳青基会积极筹措抗疫物资 作为青年组织骨干,我认为应该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讲话精神,牢记青年使命,以实际行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市青基会作为团属青年组织,既是青年联系党和团的桥梁纽带,也肩负着青年一代重要使命: 第一是坚决办好希望工程项目,落实习总书记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的寄语要求。持续推动建设希望中小学、希望爱心厨房、爱心图书馆等爱心校舍间,改善当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 第二是坚持为党育人,紧紧围绕青少年群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以最高效、最殷实的方式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采用“1+4”模式孵化出团属公益项目:帮困助弱、手拉手同成长、鹏城会亲和圆梦计划,以此帮扶市内外困弱青少年,解决其读书难、生活难的问题,并为数千名贫困青年学子圆大学梦。 第三是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积极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推动青年公益服务和青少年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联合各职能部门广泛发起设立政务服务类专项基金,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等突出优势,帮助各职能部门更加高效、有序地管理慈善资产,并能常态化、持续性聚焦各领域社会问题,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应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青年发展工作中去,助力打造青年梦想之城、青年首善之城! ——秘书长 朱镭舟
浏览量:12036 2022-05-11 17:23:39“南粤会亲”活动现场。 11月26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薪火相传 共筑希望”第十二届希望工程南粤会亲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100名来自我省不同地市的农村学生齐聚广州,与支持他们的资助者见面。 得到南粤会亲资助,曾彩琳顺利考上了大学并获得广东希望工程卓定华助学金;年逾七旬的退休干部肖继龙从2011年第三届南粤会亲开始参与助学,至今已经整整十年,共资助超过170人;来自中国香港的退休英语教师梅瑞欣特地从佛山赶到广州,现场参加活动并当场决定资助一名孩子…… 南粤会亲孩子表演街舞“少年”。 多年来,南粤会亲活动吸引不少爱心人士参与,帮助逾万名贫困孩童完成学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南粤会亲的资助方中涌现了不少关注公益的“95后”“00后”青年力量。 刚走上公务员岗位的叶先生、考上事业单位拿到第一笔工资的马小姐、获国家奖学金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王俊朗……一份份爱心,都通过“南粤会亲”项目,到了有需要的孩子手中。 除了现场会亲,今年的“南粤会亲”还延续了“云会亲”的方式,让未能来到活动现场的爱心人士与100名农村学子相聚云端。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志愿者、爱心资助人衣霞老师和她的丈夫以及卧病在床的父亲通过“云会亲”与受助学生见面。虽远在新疆,但衣霞仍然心系困境学子,为四名农村学子提供助学金。 爱心资助人宋女士,自2005年开始参与广东希望工程助学项目,直接、间接资助学生超80名,资助金额超10万元。今年是宋女士参加南粤会亲“云会亲”的第二年,这次“云会亲”,她和孩子乐乐一同参与,希望能为孩子们建立爱的链接。在“云会亲”的过程中,乐乐和受助学生交流、分享,相互给予鼓励及支持,约定今后继续保持书信联系,共同成长。 团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举办13年来,累计帮助34746名贫困孩童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超过5300万元,逐渐发展成为广东希望工程的品牌项目,今年全省预计将有超2000名农村学子受益。 【记者】陈理 【通讯员】岳青 【作者】 陈理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浏览量:11731 2021-12-08 16:44:52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11月26日,“薪火相传 共筑希望”第十二届希望工程“南粤会亲”在广州开启,来自广东省五华、信宜、封开、广宁、连州的100名农村学生,在广州与资助他们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见面,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今年,广东省预计将有超2000名农村学子受资助。 南粤会亲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 活动期间,主办方组织爱心人士与受助学子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文化场所打卡,一路领略革命先辈的理想情怀和奋斗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在广州的奋斗历程,深切感悟百年辉煌党史,从中汲取向上的红色力量。 记者了解到,今年南粤会亲的资助方中涌现了不少关注公益的“95后”“00后”青年力量。其中有青年公务员、企业白领,还有大学老师、支教志愿者,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95后”“00后”们接过接力棒,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现场会亲,今年的南粤会亲还延续了“云会亲”的方式,让未能来到活动现场的爱心人士与100名农村学子相聚云端。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志愿者、爱心资助人衣霞老师和她的丈夫以及卧病在床的父亲通过“云会亲”与受助学生见面。虽然远在新疆,但衣霞仍然心系困境学子,为4名农村学子提供助学金。爱心资助人宋女士,自2005年开始参与广东希望工程助学项目,直接、间接资助学生超80名,资助金额超10万元。今年是宋女士参加南粤会亲“云会亲”的第二年,她希望能为孩子们建立爱的链接,相互给予鼓励及支持。 据悉,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源自1994年在广州举办的“羊城会亲”和2003年在深圳举办的“鹏城会亲”,2008年活动升级为广东省21个地市都举办的“南粤会亲”。13年来,该项目累计帮助34746名贫困孩童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超过5300万元,逐渐发展成为广东希望工程的品牌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希望工程20年经典项目、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等荣誉。 【责任编辑:刘丽梅】
浏览量:11612 2021-11-28 09:45:42点击链接查看报道:https://m.itouchtv.cn/video/be56bc2e5fe0a5427e4cfef624f6f7d7?shareId=DU6jdKfB
浏览量:11641 2021-11-27 16:52:11点击链接查看报道:https://hcs.gztv.com/application/fcinformation/mobile/?t=ArticleDetail319974#/ArticleDetail/319974/undefined
浏览量:11477 2021-11-27 16:49:56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子垤 通讯员 岳青)记者从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获悉,11月26日,“薪火相传 共筑希望”第十二届希望工程南粤会亲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来自五华、信宜、封开、广宁、连州的100名农村学生欢聚广州,将与资助他们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见面,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今年南粤会亲活动期间,主办方将组织爱心人士与受助学子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文化场所“打卡”。 南粤会亲架起爱心桥梁 仪式上,曾经受过南粤会亲资助的曾彩琳同学分享了她与广东希望工程的故事。2012年,读小学的她通过南粤会亲来到广州,第一次见到了她的资助人——宋美衡,这对“大手牵小手”的伙伴一见如故,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今年,彩琳考上了大学并获得广东希望工程卓定华助学金。 主办方给南粤会亲的孩子派发书包及红色绘本。通讯员供图 年逾七旬的退休干部肖继龙先生从2011年第三届南粤会亲开始参与助学,至今已经整整十年,共资助超过170人。肖先生用节省下来的退休金资助学生,他资助的学生中有6名考上了广州的大学。 他经常收到孩子们的来信,每当得知自己资助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他都会跟广东青基会的工作人员分享这份喜悦:“这样的付出太值得了。”他还时常抽空到学校去探望受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微信与他们保持联系,分享人生经验,并提供助学金以外的帮助。 青年参与传递榜样力量 据悉,今年南粤会亲的资助方中涌现了不少关注公益的“95后”“00后”青年力量。其中有青年公务员、企业白领,还有大学老师、支教志愿者,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刚走上公务员岗位的叶先生,考上事业单位拿到第一笔工资的马小姐和谭小姐,还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王俊朗同学,都通过广东青基会了解到希望工程南粤会亲的项目资助困境学生。 据了解,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源自1994年在广州举办的“羊城会亲”和2003年在深圳举办的“鹏城会亲”,2008年活动升级为全省21个地市都举办的“南粤会亲”。13年来,累计帮助34746名困境孩童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超过5300万元。据活动主办方介绍,今年全省预计将有超2000名农村学子因此受益。
浏览量:11202 2021-11-27 16:42:45“有次见面是在我读初三的时候,当时有记者想采访我,因为害怕,我条件反射地躲在了美衡阿姨的背后,她像是我的港湾……”,曾经受过南粤会亲资助的曾彩琳同学分享了她与广东希望工程的故事。 11月26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薪火相传共筑希望”第十二届希望工程南粤会亲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来自五华、信宜、封开、广宁、连州的100名农村学生齐聚广州,将与资助他们的爱心人士见面,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 “这样的付出太值得了” 仪式上,曾经受过南粤会亲资助的曾彩琳同学分享了她与广东希望工程的故事。2012年,读小学的她通过南粤会亲来到广州,第一次见到了她的资助人——宋美衡,这对“大手牵小手”的伙伴一见如故,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今年,曾彩琳考上了大学并获得广东希望工程卓定华助学金,爱心接力资助让她在逐梦路上有了更多的动力。 年逾七旬的退休干部肖继龙从2011年第三届南粤会亲开始参与助学,至今已经整整十年,共资助超过170人。肖继龙用节省下来的退休金资助学生,他资助的学生中有6名考上了广州的大学。他经常收到孩子们的来信,每当得知自己资助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他都会跟广东青基会的工作人员分享这份喜悦:“这样的付出太值得了!”他还时常抽空到学校去探望受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微信与他们保持联系,分享人生经验,并提供助学金以外的帮助。 来自中国香港的梅瑞欣,是一名68岁的退休英语教师,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公益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梅女士看到朋友转发的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特地从佛山赶到广州,来到广东青基会办公室,详细了解南粤会亲举办的时间、地点、资助标准和活动模式,在工作人员细心解答后,梅女士当即决定资助一名孩子。 青年参与传递榜样力量 据悉,今年南粤会亲的资助方中涌现了不少关注公益的“95后”“00后”青年力量。其中有青年公务员、企业白领,还有大学老师、支教志愿者,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 除了现场会亲,今年的南粤会亲还延续了“云会亲”的方式,让未能来到活动现场的爱心人士与100名农村学子相聚云端。如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志愿者、爱心资助人衣霞和她的丈夫以及卧病在床的父亲通过“云会亲”与受助学生见面。虽然远在新疆,但衣霞仍然心系困境学子,为四名农村学子提供助学金。爱心资助人宋女士,自2005年开始参与广东希望工程助学项目,直接、间接资助学生超80名,资助金额超10万元。 据了解,希望工程“南粤会亲”活动源自1994年在广州举办的“羊城会亲”和2003年在深圳举办的“鹏城会亲”,2008年活动升级为全省21个地市都举办的“南粤会亲”。13年来,累计帮助34746名贫困孩童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超过5300万元,逐渐发展成为广东希望工程的品牌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希望工程20年经典项目”“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等荣誉。据活动主办方介绍,今年全省预计将有超2000名农村学子因此受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慧莹通讯员岳青图由通讯员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量:11345 2021-11-26 16:47:1811月26日,「薪火相傳 共築希望」第十二屆希望工程南粵會親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來自五華、信宜、封開、廣寧、連州的100名農村學生歡聚廣州,將與資助他們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見面,度過一個快樂的周末。 本次活動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少先隊廣東省工作委員會、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薪火相傳 共築希望」第十二屆希望工程南粵會親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省關工委主任張幗英,團省委書記池志雄,團省委副書記、省青聯主席梁均達,廣東青基會理事長李萍,富力集團黨委書記王自後以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第十四巡迴指導組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南粵會親架起愛心橋樑 儀式上,曾經受過南粵會親資助的曾彩琳同學分享了她與廣東希望工程的故事。2012年,讀小學的她通過南粵會親來到廣州,第一次見到了她的資助人——宋美衡,這對「大手牽小手」的夥伴一見如故,一直保持着書信往來。「有次見面是在我讀初三的時候,當時有記者想採訪我,因為害怕,我條件反射地躲在了美衡阿姨的背後,她像是我的港灣……」彩琳回憶着她們當時見面的場景。今年,彩琳考上了大學並獲得廣東希望工程卓定華助學金,愛心接力資助讓她在逐夢路上有了更多的動力。 來自中國香港的梅瑞欣女士,是一名68歲的退休英語教師,多年來一直堅持參與公益活動。來到內地生活後,她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參與的公益活動,爭取為祖國發展出一份力。一次偶然的機會,梅女士看到朋友轉發的希望工程南粵會親活動,特地從佛山趕到廣州,來到廣東青基會辦公室,詳細了解南粵會親舉辦的時間、地點、資助標準和活動模式,在工作人員細心解答後,梅女士當即決定資助一名孩子並來現場參加活動。 年逾七旬的退休幹部肖繼龍先生從2011年第三屆南粵會親開始參與助學,至今已經整整十年,共資助超過170人。肖先生用節省下來的退休金資助學生,他資助的學生中有6名考上了廣州的大學。他經常收到孩子們的來信,每當得知自己資助的學生取得優異成績,他都會跟廣東青基會的工作人員分享這份喜悅:「這樣的付出太值得了。」他還時常抽空到學校去探望受助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通過微信與他們保持聯繫,分享人生經驗,並提供助學金以外的幫助。 青年參與傳遞榜樣力量 據悉,今年南粵會親的資助方中湧現了不少關注公益的「95後」「00後」青年力量。其中有青年公務員、企業白領,還有大學老師、支教志願者,甚至還有在校大學生。剛走上公務員崗位的葉先生、考上事業單位拿到第一筆工資的馬小姐和譚小姐,還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獲得國家獎學金的王俊朗同學,都通過廣東青基會了解到希望工程南粵會親的項目,毫不猶豫資助困境學生,希望他們不會因為家庭困難,被迫放棄求學追夢。「95後」「00後」們接過接力棒,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發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強音! 除了現場會親,今年的南粵會親還延續了「雲會親」的方式,讓未能來到活動現場的愛心人士與100名農村學子相聚雲端。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志願者、愛心資助人衣霞老師和她的丈夫以及臥病在床的父親通過「雲會親」與受助學生見面。雖然遠在新疆,但衣霞仍然心繫困境學子,為四名農村學子提供助學金。愛心資助人宋女士,自2005年開始參與廣東希望工程助學項目,直接、間接資助學生超80名,資助金額超10萬元。今年是宋女士參加南粵會親「雲會親」的第二年,這次「雲會親」,她和孩子樂樂一同參與,希望能為孩子們建立愛的連結。在「雲會親」的過程中,樂樂和受助學生交流、分享,相互給予鼓勵及支持,約定今後繼續保持書信聯繫,共同成長。 據了解,希望工程「南粵會親」活動源自1994年在廣州舉辦的「羊城會親」和2003年在深圳舉辦的「鵬城會親」,2008年活動升級為全省21個地市都舉辦的「南粵會親」。13年來,累計幫助34746名貧困孩童完成學業,資助金額超過5300萬元,逐漸發展成為廣東希望工程的品牌項目,先後獲得「全國希望工程20年經典項目」「廣東扶貧濟困優秀項目」等榮譽。據活動主辦方介紹,今年全省預計將有超2000名農村學子因此受益。(記者 黃裕勇)
浏览量:11157 2021-11-26 16: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