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儿时被问起理想 你的回答是什么吗? “长大后当科学家” “考上清华北大” 是不是全国统一的幼年记忆 前段时间 云南曲靖的山区支教老师 发布的一条短视频爆火全网 老师鼓励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理想 并为他们拍摄了合影 为我们展现了 来自“10后”的奇思妙想 发布视频的老师表示 平日里羞涩内敛的小朋友们 能举手写在黑板上 就是一种勇敢与自信 一方小小的黑板 承载着独一无二的人生理想 通往未来的小船 就此扬帆远航 近日 广东青基会也收到了几封 书写梦想、表达自我的感谢信 它们来自爱心人士通过腾讯公益 由1+1爱心助学项目 资助的困境学子们 就读于蕉岭中学的 阿妍幼年丧父 母亲一人扛起了赡养祖父母 与抚养阿妍姐妹的重担 即使身处逆境 她仍秉承着端正的态度努力学习 取得了年级总排名62名的好成绩 爱心人士的帮助 学校与老师的关爱 让阿妍倍感关怀 她的理想是 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法律专业 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 让这个世界 多一份公正 多一份爱 “我将始终保持认真、乐观的求学态度在求知路上奔跑,用自我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来创造我的明天。同时,我也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这爱心的火炬不断传递下去!” ——受助学子阿妍 “我一定有能力成为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尽我所能来报答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以及需要帮助的人 把爱传递下去。” 来自大成中学的小惠 未来想做一名人民教师 她在学校里过着 宿舍、饭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唯一的娱乐 是欣赏校园风景 放松心情 勤勉又努力的她 功课经常被评为优等 生长于单亲家庭的小惠 深知母亲打零工养活三姐弟的不易 在收到奖学金后 她用真挚的文字表达了感谢 爱心人士的帮助与关怀 化作了小惠求学路上的动力 鼓舞着她不断向前 “在我领到助学金的时候,心情既激动又高兴。激动的是终于不用叫母亲给钱买各种辅导资料和生活费了;高兴的是,我能靠这笔助学金来减轻母亲的经济压力。” ——受助学子小惠 正在上初三的阿福 有着朴实又真挚的梦想—— 成为一名厨师 做好吃的菜让大家品尝 为此他经常在家做活 并在信中幽默地自我评价 “手艺还算可以 做出来的菜不算难吃 还吃得下去” 但在实现这个梦想前 阿福还有一个小目标需要完成 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虎山中学 成绩不算太好的他 距离目标还有些遥远 爱心人士的资助 让他感受到了莫大的期望 阿福长大以后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 报答爱心人士的帮助 “初三的生活枯燥但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虚度光阴的。我相信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努力学习、突破自我,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 ——受助学子阿福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期待 每一个职业都需要被尊重 小小的你我 拥有着不平凡的梦 承载着人生的无限可能 这个夏天 感谢每一位 爱心人士的温暖相助 你们是了不起的造梦师 为理想注入动力 为心愿注入幸福 广东青基会诚邀您成为 1+1爱心助学·月捐人 点亮每一份微小的梦想 成就万千星光 图片来源 Frank(腐烂的)最会玩 撰稿 杨淇羽 责任编辑 晶晶
浏览量:3347 2022-08-03 17:57:10“以前我是躺着在车子的后座出门的,现在已经可以坐在座位上了,以后可以看路边的风景了。” 一位脊柱侧弯程度达165°,接受过一次矫形手术的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小然(化名)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苗公益项目的资助下成功接受了“翻修”手术,圆了“坐立”的梦。 01 罕见病姑娘有个“挺直腰板”的愿望 1岁时,小然就被确诊不幸罹患了这一罕见病,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最为严重的是脊柱畸形,脊柱几乎“对折”,她只能勉强“窝”在轮椅里或者像蛇一样“盘”在床上,同时压迫心肺,导致出现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今年3月,为了缓解病情,小然经历了一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未达到矫形的最低目标,矫形率仅为21%——术前脊柱侧弯程度达165度,术后仍有130度,身体无法坐直,仍需侧身趴在床上度过人生。于是,她决定“再次进行手术”。 (图:小然的X光片,侧弯165°) 02 双高难度的“返修”手术 此类重度脊柱畸形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SMA矫形手术是国际公认的难度极高的手术,存在极高的死亡风险,被称为“手术禁区”。在第一次手术的基础上,再次矫正的“翻修”手术则是难上加难。 面对小然二次矫形手术复杂的解剖结构、大量失血风险、手术策略选择等问题,新苗公益项目合作基地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专家团队和由上海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多位专家教授组成的小儿罕见病MDT团队一同开展术前会诊,共同制定了缜密的手术计划和应急方案。专家组还与小然的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 6月9日,手术开始了。杨军林教授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争分夺秒,翻修手术按原计划在6小时内顺利完成。 术后拍片显示,这次手术的脊柱矫形率达55%,即翻修术后,小然脊柱侧弯仅为75度,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矫形效果。手术后,小然可以借助支具辅助独坐在床上和轮椅上,成功解放了原本需要支撑身体的双手,让小然实现了“坐立”的愿望。 03 新苗公益助力圆梦 小然从9岁开始,虽然一直佩戴支具,但是肌肉没有力量,侧弯越来越严重,身体越来越歪,要撑着自己才能坐住,有时候连写字都很吃力。 由于小然的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小然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小然,家里只有父亲上班养家,另外,小然的体质比较弱,经常生病住院,家里已经入不敷出,加上小然的手术难度大,费用极高,对于小然家庭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杨军林教授了解小然的家庭情况后,告诉她新苗公益项目可以助她圆梦,于是小然找到了新苗公益项目的工作人员,根据救助申请的指引提供了相关的材料,成功申请了3万元的公益资助。 小然住院了一个多月,完成这个手术总共花了30多万元,其中医保报销约3成,个人需要自费20多万,小然家庭千辛万苦凑来了住院费用,申请到的3万元公益资助虽然微不足道,却能让小然家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离梦想越来越近。 7月4日,小然顺利出院,她说从十几岁开始,她就越来越不喜欢照镜子,越来越不想出门,也不喜欢拍照,因为不喜欢看到扭曲的自己,更不希望别人看到扭曲的自己,现在做完手术,心态都改变了,改变了视角以后,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了,以前是躺着在车子的后座出门的,现在已经可以坐在座位上了,以后可以看路边的风景了。大家都说她人变得开朗了,乐观了。 小然一家都非常感谢专家团队和新苗公益项目的爱心人士支持,给了她重生的机会。 (图:小然出院合影)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发生率最高 而乡村中的一些家庭得不到 基础的医疗知识科普 一些患病的儿童在早期很难被及时诊治 2010年 在团省委的指导下 广东青基会联合 新苗脊柱侧弯公益专家团队 联合发起新苗公益项目 开展脊柱侧弯筛查 为患病青少年提供 脊柱侧弯手术、保守治疗救助 在十多年的公益历程中 新苗公益项目 为450多人次脊柱侧弯患者 提供了手术及保守治疗的公益救助 推动开展全国最大规模 累计240多万人次的 学校脊柱侧弯筛查和科普宣教 资助金额逾2320万 许多患者在新苗公益的救助下 打开了他们的“折叠人生” 开启新生活 2021年河源市东源县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义诊活动 如果您想支持像小然一样的患者们,可以献出一份爱心,助力他们重新挺拔脊柱,健康生活。希望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加入,一次捐赠或转发,都能让脊柱侧弯患者离挺直脊柱梦近一些。 保存图片 打开支付宝扫码即可捐款 捐款时请注明捐至新苗基金项目 关注乡村青少年发展 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希望能为更多大病家庭提供帮助 希望能有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加入我们 一起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素材来源:澎湃网、人民日报、新苗公益 责任编辑:晶晶
浏览量:3192 2022-08-02 17:58:467月31日晚 第24届CUBA大学生男篮联赛全国总决赛 在重庆落下帷幕 广东工业大学交锋清华大学 以86:89的比分斩获亚军 刷新了最佳成绩历史纪录! 首次杀入四强的广工 在总决赛的舞台上 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面对卫冕冠军清华队 他们毫不退让 紧咬比分 鏖战到最后一刻 展现了南粤男儿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所体育强校 广工将“篮球”这张名片打出了风采 自CUBA元年1998年起 广工便开始了高水平篮球队建设 几十年来为国家队、职业俱乐部 输送了大量篮球人才 其中就有我们最为熟悉的 中国男篮主教练 全国青联常委、省青联副主席杜锋 赛后,远在国外 带领国家队出访比赛的杜锋指导 第一时间发来祝贺与鼓励 “虽然我身在外国 但是广工的小伙子们 在CUBA全国总决赛的表现我一直在关注 恭喜你们顽强拼搏、赛出实力 获得优异成绩!” 优异的篮球成绩离不开篮球文化的培育 杜锋指导便是奔走于 篮球人才建设队伍中的有志之士 早在2015年 在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的指导下 杜锋指导与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合作成立了“杜锋基金” 2020年发起“杜锋篮球场项目” 为全国偏远乡村地区青少年援建标准篮球场 “我一步步通过篮球改变人生 所以非常明白孩子们想打球 但是没有条件的那种苦涩。” 杜锋指导回忆起儿时的成长岁月 希望篮球场的建设可以改善 偏远乡村地区体育设施短缺落后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状况 让体育课不再成为纸上课程 让偏远乡村地区的儿童 有更多的机会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 滑动查看阳江石望镇交明小学篮球场施工前后变化 滑动查看云浮郁南县千官蔡朝焜纪念小学 篮球场施工前后变化 只有把篮球场建起来了 配套相应的软件设施 让孩子们喜欢上打篮球 篮球文化才会更加枝繁叶茂 孩子们正在建成使用的篮球场开展体育活动 青少年体育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体育人才强国梦正在汇入 中国梦的时代洪流 除建设篮球场以外 “杜锋基金”还组织 公益篮球训练营、体育下乡支教 多管齐下补充乡村体育师资力量 培养体育运动“种子” 点燃体育公益的星星之火 获得2021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广东赛区联赛总冠军的 肇庆市广宁县石咀镇中心小学篮球队 截至目前 杜锋篮球场已完成了 两批次57个篮球场资助工作 53个篮球场现已建成使用 球场建设资助款达630万元 覆盖广东、云南、湖北、新疆 受益人数预计超17万人 我们相信 终有一天 乡村学子的运动梦想不再遥远 体育事业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提供新助力 播种新期望 广东青基会诚邀您成为 稻田里的冲“锋”少年·月捐人 助力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 每人献出一份力 让更多青少年爱上篮球运动 培育篮球文化 为篮球事业的明天 一起“疯狂加分”! 资料来源 中国篮球 新华社 广东工业大学 羊城晚报 撰稿 杨淇羽 责任编辑 晶晶
浏览量:4770 2022-08-01 17:30:51近日,四川德阳20岁男孩龚魁以571分的成绩被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龚魁在敬老院住了整整10年靠着助学金、政府救助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完成学业 亲人相继离开但他从未放弃学习 10岁开始龚魁在敬老院整整住了十年2002年出生的龚魁父亲因精神疾病长期在医院治疗母亲带他到外地打工谋生后来将他送回家后 失去了联系龚魁一直和爷爷生活2012年爷爷去世他和爷爷的弟弟(幺爷爷)来到敬老院生活2014年幺爷爷去世龚魁一直居住在敬老院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每月资助他800元 逆境中,龚魁从未放弃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江中学“初中时基本上是年级第一名” 龚魁已经被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班主任周光荣说龚魁平日不苟言笑“但他很诚实做事很踏实生活上非常节约学习刻苦,情商还高”是他最关注的学生周老师介绍除了来自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高中三年 学校为他争取了助学金免除了一切能免的费用还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食堂免费为他提供饭菜 高三那年 还有一名不留名的校友资助他每月500元“对方说不希望他做出任何回报希望他在有能力后回馈社会” 龚魁回敬老院收拾东西 在敬老院生活十年考上大学仍为他留了一间房 中江县太安镇敬老院二楼一间10多平米的房间就是龚魁的房间房间陈设简单除了生活用品更多的是书籍“这个娃就是在敬老院长大的”太安镇敬老院副院长蒋奇说放长假龚魁都会回敬老院除了写作业,也会帮助老人整理床铺、洗衣服、打扫卫生“他特别自律,也努力现在考上医学院了,我们都很开心”蒋奇说,尽管已考上大学敬老院还是给他留了一间房“这里就是他的家他随时都可以回来!”龚魁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敬老院时一名老人前来问道:“考上大学了哇?考上哪个大学?研究科学还是研究数学?”老人像个孩子似的一连串地追问这个“自家娃” 收拾完东西,龚魁(右一)准备离开敬老院 高考结束第二天到汽修厂打工挣学费6月10日,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龚魁就到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挣点学费问及打工是否辛苦他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不苦,有事情做,有钱赚比闲着强多了”汽修厂的工人们得知他的身世后都对他十分钦佩厂长张千斌介绍厂里为龚魁提供了一个公益岗位解决食宿问题还为他每月提供1500元的工资龚魁说学医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报效社会感恩帮助过他的人将这份爱延续下去 龚魁在打工的汽修厂 同他相似,曾经的希望学子罗女士 也因家境贫困而在学习之路上 遇到过一些挫折 她自初中起 接受广东希望工程资助 怀揣着对资助人的感恩之心 以及对自己梦想的坚定之心 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 成功考上了大学 在改变了自己的境遇后 她还始终感恩着曾得到的帮助 毕业工作后成为希望工程的捐赠人 从受助人转变为资助人 帮助更多家境不好的孩子追求梦想 她说 “我拿到受助人的助学金申请表 看到他们家庭状况那一栏 那简短一两句话却字字能刺痛我内心的 命运对他们很不公, 还未长大成人就要独自面对贫穷、 丧父母、失学等等的困难 然而想当年我也是跟他们一样 所以我非常感谢希望工程和捐助人 现在我也有能力帮助别人了 施比受的感觉更让人感到充实、幸福。” 自1+1爱心助学项目实施以来 在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努力下 广东青基会累计资助22.9万困难学生 每年临近高考的时候 许多爱心人士都会为希望工程捐款 送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祝福 学子们也不负爱心人士的期望 将感恩的心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使每一分耕耘都能得到爱的收获 感谢所有参与助学的爱心人士 对困难学子的关心和支持 帮助一代又一代学子圆梦校园 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 一起帮助更多困境中的孩子 让他们都能踏进理想的大学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晶晶
浏览量:3552 2022-07-31 17:28:51声从湾区来,音潮正澎湃 从1997到2022 粤港两地一衣带水 一同走过25载春秋岁月 狮子山下且共济 湾区人民山水共相望 携手踏平万千崎岖 自1992年广东实施希望工程以来 海内外华人纷纷响应参与 其中不乏香港爱心人士的身影 他们积极投身于广东希望工程的公益事业中 关心爱护广大青少年发展 在长期参与希望工程的爱心人士中 有一对来自香港的夫妻 颜思奋张命佳伉俪 他们带动儿女先后帮助 广东省13所乡村小学援建幸福厨房 在其中7所学校设立“颜思奋伉俪”奖学金 累计捐赠金额逾80万元 颜思奋张命佳伉俪 纪念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颜思奋张命佳伉俪纪念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非营利性公司。该公司由颜思奋伉俪的儿女管理运营,秉承慈善基金会的使命宗旨,所有重点活动皆与教育息息相关。 向上滑动阅览 援建幸福厨房名单 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饶砂华侨学校* 化州市合江镇大塘小学* 高州市分界镇新智小学* 海丰县海城镇埔仔垌小学* 化州市官桥镇大岭脚小学* 廉江市雅塘镇陀村小学* 高州市分界镇松木山小学* 高州市石鼓镇上垌小学 高州市根子镇水贝小学 高州市分界镇鹤福小学 陆丰市桥冲镇后冲小学 高州市根子镇上坑小学(正在施工) 廉江市石岭镇火烧岭小学(正在施工) 注:标*为“颜思奋伉俪”奖学金设立学校 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饶砂华侨学校 是颜思奋张命佳伉俪援建的首个幸福厨房 原有的厨房内部 杂物堆积 设施老旧 饮食卫生与水电安全都有极大的隐患 饶砂华侨学校食堂厨房改造前 2020年5月 饶砂华侨学校幸福厨房正式动工 地面与墙壁粉刷一新 铺上了光洁的瓷砖 更换了全新的炊具设备 对水电系统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饶砂华侨学校“幸福厨房”内部设施 改造后的学生餐厅窗明几净 冰箱、空调、微波炉一应俱全 孩子们终于可以在整洁卫生的环境中 吃上热气腾腾的午饭 改造后的饶砂华侨学校学生餐厅 对厨房进行防蝇防尘防鼠改造 自2020年以来 颜思奋张命佳伉俪及其儿女 始终奔走在 关注乡村儿童成长的道路上 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埔仔垌小学 就读了许多留守儿童 学校服务周边四个村落 辐射方圆近100平方公里 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 原有的旧厨房条件简陋 学生们只能自带饭菜上学 埔仔垌小学旧厨房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 颜思奋伉俪通过广东青基会捐资 在埔仔洞小学进行“幸福厨房”改造 厨房的收纳能力大幅提升 原本昏暗的厨房变得明亮 新购置桌椅可以容纳更多的孩子就餐 改造后的埔仔洞小学厨房与学生餐厅 除了让孩子们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午饭 颜思奋张命佳伉俪 还十分关注乡村学子的学业与成长 在7所幸福厨房援建学校 设立了“颜思奋伉俪”奖学金 就在最近 来自饶砂华侨学校获得奖学金的孩子们 为我们寄来了感谢信 奖学金不仅给予了孩子们物质上的援助 更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鼓舞 承载了爱心人士的殷殷期盼 饶砂华侨学习“颜思奋伉俪”奖学金颁发现场 “奖学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让我能把本身的更多精力献身于学习之中 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成长。” “它带给我的,更是荣誉感 和其他带来的鼓励我 努力学习、不懈探究的精神动力。” .... ... 奖学金获得者寄来的感谢信 除了颜思奋张命佳伉俪及其儿女 还有许多的香港爱心人士 参与到关爱乡村儿童的事业中来 香港爱心人士梅瑞欣 便是其中的一员 退休以后 梅女士曾专程前往 广东青基会办公室 了解广东乡村学校需求 在得知可以援建幸福厨房 为学生提供热腾腾的午餐后 她陆续捐出退休金 帮助两所乡村学校援建幸福厨房 为改善孩子们的用餐环境奉献力量 梅女士与广东青基会工作人员合影 2020年秋季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志愿者蒋丹萍、黄紫娟 来到化州市合江镇塘口小学支教 在了解到学校的用餐困难后 她们主动与校长介绍了“幸福厨房”项目 并向广东青基会递交了申请表 这一间厨房便是由梅瑞欣女士捐助 合江镇塘口小学厨房改造前 2022年2月 “幸福厨房”在塘口小学正式落地 厨房内安装了紫外线灯与排风扇 并配置了全新的炊具 孩子们在吃上新厨房烹饪的饭菜后表示 “我们的菜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会有一股焦味 现在的饭菜好香,好好吃啊!” 塘口小学在改造后的厨房与食堂内用餐 塘口小学的这间厨房被命名为 “欢欣幸福厨房” 梅女士希望 这座厨房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为他们搭建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除“幸福厨房”项目外 梅女士还陆续捐出攒下退休金 大力支持南粤会亲、希望篮球场等项目 帮助乡村学校改善校园环境 呵护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至今已累计捐款超21万元 滑动查看郁南县连滩镇第二小学篮球场改造变化 春节期间 梅女士参与了 助学月捐项目“被光选中的人” 在收到广东青基会邮寄的证书与纪念币后 她激动地表示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收到这份礼物更别具意义 让她很有幸福感 广东希望工程 已陪伴大家走过30载光阴 这一路走来 少不了香港同胞的鼎力支持 无论来自何方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关爱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 愿所有的孩子们不为一粥一饭所困 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辉 所念皆如愿 所行皆坦途 广东青基会诚挚邀请您成为 幸福厨房·月捐人 每月捐出一份善意 点起人间的烟火 让孩子们享受“一顿热乎乎饭菜的幸福” 资料来源 广东共青团 乐道派HPY 撰稿 杨淇羽 张靖旋 责任编辑 晶晶
浏览量:6406 2022-07-30 17:27:022022年7月27日,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青基会理事会理事长李萍,广东青基会监事会监事长朱列玉和各位理事监事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三十二)》和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审议广东青基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 会议指出,广东青基会紧密围绕服务青少年工作大局,扎实开展各项希望工程工作。2022年上半年累计收入超3575万元,累计支出4395万元。招募1314名“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支教志愿者,惠及494所乡村学校;为1383名困境学子提供助学金共计241万元;援建“幸福厨房”14间、希望篮球场9座;为222人(次)患病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超300万元资金救助,为15万人(次)的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上线“抗汛救灾 希望同行”众筹项目,助力广东受灾地区开展救援工作;开展公益普法讲座、德育创新实验研讨会、“520锋享之夜”等公益活动和“舞动希望”街舞公益课堂、“阅读马拉松”“小玫瑰计划”等公益项目。 会议强调,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奋发有力的作为,切实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事业发展,努力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监事会合影
浏览量:11857 2022-07-28 17:25:15去年11月27日南粤会亲活动上 来自肇庆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的几名学生 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街舞表演 这次的街舞表演 在横山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心中 埋下对街舞兴趣的种子 也成为了该校开展 “舞动希望街舞公益课堂”的契机 横山镇中心小学参加“舞动希望街舞公益课堂”授牌仪式 学期刚开始 作为社团活动进入学校的街舞课堂鲜为人知 报名来参加街舞小组的同学只有寥寥几个 为了不浪费支教老师的劳动 学校老师和支教老师廖老师一起 找了些街舞视频 让班主任们发到班群 发动学生积极参加 新奇有趣的街舞视频很快吸引了学生们 第二次上课时 报名的学生站满了舞蹈室 来街舞支教的廖老师说 没想到一所乡村学校 竟有40多名学生选择街舞兴趣班 “给他们上课成了我每周的期待 看到他们对学习街舞的渴望和迫不及待 我真的很开心” 正在上课的廖老师 2022年3月9日 “舞动希望街舞公益课堂”肇庆站 来到了肇庆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 一群广东街舞协会的街舞志愿者 一早从云浮站赶过来 参观完横山镇中心小学的舞蹈室后 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挂牌仪式 接着来自广宁 ING 街舞工作室的 廖婉婷、陈子愉、李宁三位街舞支教老师 带领三至五年级共200多名学生聚集在操场上 开展了一次大型的街舞公益课堂 虽然天气炎热 但迫不及待的孩子们已经早早地到操场集合 期待即将开展的街舞课堂 课后,支教老师们感叹道 虽然太阳很晒 但是他们都依然热情的跟着舞动起来 没有想要退缩 看着他们这么积极 虽然我们喊得很累 但是也很开心 左右滑动查看 每周三的街舞支教课堂还在继续 课堂上,会有认真学习的小朋友 也有偶尔调皮的小朋友 看到努力的同学 老师会给他们奖励 调皮的被老师拎去做体能 廖老师希望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街舞的魅力 更希望他们懂得付出努力才有回报 对喜欢的东西要付诸行动,积极前进 廖老师写给孩子们的话 2022年6月24日 广东青基会来到学校调研街舞课堂 同学们用一场精彩的演出 展示了他们努力学习的成果 支教老师们说 虽然每天的往返和排练很辛苦 但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演出 再累都值得 左右滑动查看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 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自信 还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 街舞支教老师廖婉婷和陈子愉帮学生们争取到了更多演出机会 在团县委的支持下 他们从校内走到校外 在横山镇街道广宁县城进行了演出 站在台上的他们一点也不感到畏惧 因为街舞 他们获得了一份自信 收获了一份光芒 左右滑动查看 我们希望 能有更多乡村学校的孩子们 感受到街舞的魅力 通过街舞公益课堂 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身体 还能培养他们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来自爱心人士、街舞老师的大力支持 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舞动希望街舞课堂” 接触街舞,打开另一个世界 如果您也愿意助力青少年成长发展 让街舞艺术惠及更多乡村儿童 欢迎扫码支持“舞动希望街舞课堂” 一起为孩子们的街舞梦打call! 素材来源:肇庆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ING机构廖婉婷 责任编辑:七
浏览量:4438 2022-07-27 17:18:522022年度广东高考结果 近日陆续公布 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也在快马加鞭赶来的路上 莘莘学子即将迎来人生新篇章 近日,我们收到了几封 来自“1+1爱心助学”项目 受助学生的感谢信 他们有的刚刚经历高考 即将开启新的生活 有的也要迈入高三 面临最关键的人生阶段 让我们来一起签收 学生们的爱心回信 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吧~ 来自佛冈的小萍 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以微薄之力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竭尽全力教授学生 培养人才 但因家庭经济困难 初三时的小萍 一度想要放弃高中学业 爱心人士张奶奶的资助 减轻了小萍的家庭负担 助力她完成了学业 小萍将这份“爱”铭记于心 时刻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 无论成绩如何 她都会朝着梦想奔去 不断突破自我 勇于面对困难 并希望将来有一天 能够像张奶奶一样帮助有需要的人 左右滑动查看小萍同学感谢信原文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同样接受爱心人士张奶奶 资助的天文同学表示 正是张奶奶热情的关心与帮助 陪伴他度过了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 让他在三天的考试中 保持心态平衡 发挥顺利 他将努力迎接接下来的生活 学习更多的知识 帮助有困难之人 推动“另一朵云” 左右滑动查看天文同学感谢信原文 除了刚刚经历大考的“准大学生”们 还有一些正在高中校园 努力拼搏的受助学生们 对未来也充满了期许 在感谢信中描绘了人生的美好画卷 正在上高二的小辉同学 在信中这样写到 “我一定能在高中顺利完成学业 考上心仪的大学 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来回报您和社会对我的帮助” 爱心人士的帮助让他 不再为家中的窘迫而担忧 能够继续潜心学习 安心奋斗 点击查看小辉同学感谢信原文 热爱体育运动的小锋 在校学习成绩良好 爱心人士的资助 让他感到“雪中送炭” 他下定决心 要更加刻苦学习 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爱心人士的帮助 长大后继续传递延续这份爱心 点击查看小锋同学感谢信原文 作为希望工程的“老熟人” 张奶奶多年来持续捐资助学 还连续参与了多届羊城会亲和南粤会亲 带动身边不少人加入助学育人的队伍 感谢爱心人士张奶奶 对于乡村学子们帮助与关怀! 助力困境学子完成学业 用知识改变命运 树凌云壮志 苦尽甘来终有日 为保障广大学子能够潜心学业 党和国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 皆有相匹配的资助政策 请你一定不要放弃读书! 除此以外 广东希望工程专门为困境大学生设立了 “培英工程”项目 累计资助超过2万名大学生 资助金额达702.3万元 保障了低收入家庭学子 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广东青基会诚挚邀请您成为 1+1爱心助学·月捐人 助力乡村学子求学梦想 点滴公益汇聚成大江大河 为困境学子拓宽人生赛道 照亮前行的道路 撰稿:杨淇羽 责任编辑:晶晶
浏览量:3850 2022-07-26 17:15:58又是一年毕业季,学生们走出校园,翻开人生的新篇章。每年夏月,“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也会迎接一批刚毕业的优秀青年学生,他们怀抱满腔热忱,前往广东偏远乡村学校,投身乡村教育,将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来自广东肇庆的刘晓玲便是其中之一。刚毕业那年,意气风发的她怀抱理想与信念,报名参加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成为云浮郁南县宝珠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支教志愿者。 一年服务期满后,她申请延期服务,自愿申请调往更为偏远艰苦的云浮云安区富林镇东路小学,希望能到最困难的地方支教帮扶。 三年的支教之旅让她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原来不是每一个支教志愿者都要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陪伴孩子们的时光里,她慢慢地学会了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一颗乡村教育事业的螺丝钉。 今天,刘晓玲想与我们一同分享,组成她支教岁月的那些看似普通却又令人难忘的记忆碎片。 趁着年轻 多去看看 在参加支教服务前,刘晓玲也曾在大学做过一些志愿服务,去社区辅导孩子们作业,去老人院慰问老人,去地铁站维持秩序......短期志愿服务对于她慢热的性格来说,往往结束得太过匆忙,心里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大四那年,刘晓玲在佛山工作实习,转正后的薪资已经达到她大学时的期望。但在一场校内招聘会上,她看到了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宣传点。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她突然想起了家里人曾描绘的教书育人场景,想起曾经带来震撼的“大眼睛女孩”。 “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到艰苦的地方、到基层的地方,把我学到的知识,把我对家国社会的见解带给乡村的孩子们。” 怀揣着用一年时间帮助他人、影响自己的简单想法,刘晓玲踏上了支教服务的征程。 2019年8月底,刘晓玲通过志愿者招募面试并参与岗前培训后,与三名志愿者被分派到云浮市郁南县宝珠镇中心小学。在那里,她任教三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不是师范院校毕业,也没有教学和管理经验,初来乍到的她确实对于教学工作头疼不已。 幸运的是,那里的学生对她表示了莫大的善意。他们会在下午早早守在门口,看见刘晓玲出现便远远地跑过来,巴掌大的脸,明媚的笑容,一年的时间,没有一天缺席。而刘晓玲送教上门的脆骨症学生,也让她感受到孩子们对于上学的莫大渴望。 刘晓玲与宝珠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宝珠镇中心小学环境优美,住宿临街,志愿者、老师们给予了刘晓玲很大很大的帮助。这一年来的支教生活让她赶到十分的舒适与开心。 “但我希望我能到更基层的地方,到更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趁着年轻去见见与我生长环境不一样的地方,去看看不一样的教育。” 云浮市郁南县宝珠镇中心小学 到更偏远的地方去 支教生活的第二年,在“机缘巧合”之下,刘晓玲来到了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东路小学,先后任教三、四年级的语文。 不同于宝珠镇中心小学,这是一个背靠大山的村小。第一天来的晚上,通往学校的那条黑黝黝的山岭、宿舍背后葱葱郁郁的树林、密密麻麻的小虫子,让她感到害怕的同时,心里却也有按捺不下的激动。 天气炎热,便为风扇挂上小冰块。靠近山林,便跟随着这里的师生爬上山顶,拍下一次次的晚霞。学校离街远,当地的老师们不仅帮忙买菜,还会慷慨地把菜园里的菜分享给志愿者们。对于两年来在富林镇生活的点点滴滴,刘晓玲如数家珍,兴奋地分享着与这片土地相遇后的每一个难忘瞬间。 富林镇东路小学内部环境 慢下来的生活,让她慢慢地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增加了自我思考的时间,明白了自己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在这里学会了奉献、学会了自娱、更加爱国,思想觉悟也提高了许多!” 大学相识的朋友在一次次的“没有时间”、“不方便”中慢慢少了联系,有时候会感到寂寞,但坚持联系的七八好友也更熨帖。在这里,刘晓玲交上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度过了难忘且意义非凡的时光。 刘晓玲与支教队伍的小伙伴们 老师,我想你了 “孩子们会在课后撒娇,会诉说关于成长的心事,会在六一儿童节帮你扎起两条辫子,都扎炸毛了,还说老师最漂亮。”回忆起与学生们相伴相守的岁月,刘晓玲总是心生暖意。不论是宝珠镇中心小学,还是富林镇东路小学,支教旅途中遇见的孩子都是她的“宝藏”,每一刻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瞬间都被她记在心间。 第一年支教的学生们仍然会时不时发信息给她。长大后,刘晓玲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我想你”了。拿到年级前十的学生向她发来了“老师,我出息了”的喜报;总被拉去办公室教育的学生为他寄来了一篇文章,告诉她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长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说如果当时他们不那么顽皮,老师的心情是否就会好一点。 学生们写给刘晓玲的信 “有时候,总觉得学生不知离别,其实他们早已知晓,也比我们更纯粹。”学生们时常会悄悄问刘晓玲,以后还在这里吗?是不是下一年就不在这个学校教了?班里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学生,从开学起就一直说要介绍堂哥给刘晓玲。后来,刘晓玲在六一儿童节问起原因,“孩子说,这样我有了牵挂,便会一直是她的老师了。”这一次,刘晓玲却没法像以往一样笑着谈及学生们的故事了。 做乡村教育的螺丝钉 在三年的支教服务岁月中,刘晓玲始终没有忘记将自己的所学所得与人生见解带给乡村孩子们的初心。一直担任语文老师的她,深知阅读对于乡村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她为教授的每个孩子都申请了一公斤“阅读盒子”。 第一次开展“阅读盒子”课程时,学生们早早地前来帮忙准备所需的上课道具,一个个捧着书本席地而坐,显得异常兴奋。这让刘晓玲意识到,乡村学生不是不想阅读,而是没有机会、没有有趣的方式阅读。 开展一公斤“阅读盒子”课程 为此,她努力钻研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期带给学生最为风趣生动、内容充实的教学课堂。在进行日常教学之余,刘晓玲还举办了诗歌朗诵大赛、科学小课堂等第二课堂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更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综合素质。 诗歌朗诵大赛 科学小课堂 在刘晓玲的不懈努力下,三年的支教生涯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不仅指导学生获得了许多区、镇级的写作奖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方面的肯定,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与“优秀教师”的荣誉。 刘晓玲指导学生获得区级写作奖项 刘晓玲获得“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优秀教师”等荣誉 借着参与希望工程组织的“我与国旗有张合影”活动,她还在班级中举办了“爱国感恩会”。每当上课讲到一些社会时事,孩子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谈到这些是不是热爱祖国妈妈的做法。相较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刘晓玲更希望能通过情感教育与爱国教育去塑造学生们的三观,培养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正能量、尊重他人的人。 我与国旗合张影活动 兑换学生日常表现积分的“大卖会” “并不是每一个支教老师都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我们都能成为乡村教育的螺丝钉。”对于刘晓玲来说,三年的支教生涯走向尾声,令她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每一个普通的瞬间。志愿者们带领学生成长,学生们也陪伴着志愿者成长。“希望即将加入或已经加入乡教队伍的志愿者们,都能找到治愈自己青春的每一个瞬间,祝你们得偿所愿。” 广东青基会诚邀您成为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月捐人 涓流汇沧海 一篑成山丘 以小我力量 助力乡村教育事业美好明天 本文根据支教志愿者刘晓玲投稿撰写 作者:杨淇羽 责任编辑:晶晶
浏览量:4183 2022-07-24 16:33:49为增强党员干部应急救护意识和技能,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及时、正确地实施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支部联合广东省救援辅助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于7月21日组织开展“提升技能,救在身边”主题党日活动。 当天下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行11人来到广州市天河应急孵化基地,开启了“提升技能,救在身边”的主题学习。在应急孵化基地展厅,同志们认真参观并学习广州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救灾中的作用,以及装备在救灾中的功能发挥。广东救援辅助队水域分队马景宏队长介绍了水域救援的个人装备、广州多钛克排水救援队马雄副队长介绍了“大水牛”的排水功能、广州成至无人机救援中心的谭健胜介绍了无人机在救灾中发挥侦查、照明、拍摄等的作用;并都分享了救灾案例。 广东省救援辅助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高级教练虞敏同志为青基会的党员干部们详细讲解了急救的预防方法及处置措施。 虞敏同志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了掌握基本急救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操作要点和相关知识,讲授了如何帮助被施救者调整体位、打开气道、判断呼吸、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知识,进行心肺复苏和AED机的技能实操。 培训结束后,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支部与广东省救援辅助志愿者协会党支部进行了工作交流,希望通过开展此次应急救护培训主题党日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吴阳平表示:要把应急知识融入乡村振兴计划里,将防灾减灾普及到基层,使更多的人受益。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要使其增强能力保护自我,保护家园。 未来,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支部将与广东省救援辅助志愿者协会党支部持续开展合作,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党组织优势,以“党建共建”为动力激活“红色细胞”,推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本文转载自广东救援辅助队 责任编辑:晶晶
浏览量:11611 2022-07-23 17:22:08